人民法院受理企业改制中基于平等民事主体关系而发生的民事纠纷,但对于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主导的企业改制; 其权利转移等事项并非企业自身所能决定的,由此引发的纠纷,应当由政府有关部门按照企业改制的政策规定统筹解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二条规定:因企业自主进行改制引发的争议,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按第四十一条规定裁员的,应支付被裁人员经济补偿金。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
存在下列问题: 1.相关的法规体系不完善。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未制定统一的股份合作制法规。随着改革进程的加深,现有法规难以适应逐步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各地普遍认为股份合作制改革与发展缺乏统一的法律依据和规范引导。 2.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滞后。 3.政策不配套。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相比,股份合作制企业在资金、人才、市场开拓等方面缺乏足够的竞争实力和能力,其发展需要政策的扶持。
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操作流程如下: 1、制订改制方案; 2、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及主办单位或主管部门同意改制的批复; 3、产权界定; 4、整体资产评估; 5、资产确认; 6、名称预先核准; 7、将货币出资存入指定专用帐户、验资; 8、填写工商改制登记表式文件; 9、报改制登记机关登记注册; 10、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公司上市前的改制分为两大部分: 一、整体或部分改制。整体改制,是企业将原有全部资产经过审计评估和重组,并对非经营性资产不予剥离或少量剥离作为原投资者出资而改制设立的股份公司。部分改制,是将原企业以一定比例的资产和业务进行重组,作为原投资者出资而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二、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许多公司上市前,都采取将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方式,以获得发行上市的主体资格。
民营企业改制需要满足的条件有:1、是明确投资主体。2、企业资产达到一定的规模。3、企业要有一定的管理基础和基本的管理制度。4、财务和资产要相对独立。5、劳动、人事和分配三项制度要现代化和科学化。 【法律依据】 《公司法》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股本至少30万元。设立股份有限公司至少1000万元。设立上市公司至少5000万元。
企业改制方案通常包括的内容如下: 1、改制企业的基本情况; 2、企业改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企业重组方案; 4、下属企业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改制应当制定改制方案,载明改制后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资产和债权债务处理方案、股权变动方案、改制的操作程序、资产评估和财务审计等中介机构的选聘等事项。 企业改
国有企业改制方案应当报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具体部门为国资委,并由市级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第四十条规定,企业改制应当依照法定程序,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或者由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决定。 重要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改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在作出决定或者向其委派参加国有资本控股公司股东会会议、股
改制重组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关于加强对国有企业改制及国有产权转让监督检查工作的意见》、《关于中央企业报送主辅分离改制分流总体方案基本内容和有关要求的通知》等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本法所称企业改制是指: (一)国有独资企业改为国有独资公司; (二)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改为国有资本控股
企业改制方案的内容如下: 1、改制企业的基本情况; 2、企业改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企业重组方案; 4、下属企业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改制应当制定改制方案,载明改制后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资产和债权债务处理方案、股权变动方案、改制的操作程序、资产评估和财务审计等中介机构的选聘等事项。 企业改制涉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