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
未成年人可以作为民事诉讼当事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他们若要参与民事诉讼,必须由其监护人以代理人的身份参与。 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要具备相应的诉讼行为能力,诉讼行为能力是以自己行为实现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的能力。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诉讼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精神病人不具有亲自进行诉讼活动的能力,当其民事权利受到侵犯时
父母是未成年的第一顺序的法定监护人,即是夫妻离婚,除非有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取消监护权的行为的,父母依旧是未成年的法定监护人,不会因为离婚就取消监护资格的。 《婚姻法》第三十六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未成年人签的欠条效力是待定的,未成年债务人独立实施的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属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依法应由其法定代理人进行事后追认才能发生法律效力。 《民法总则》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我国刑法规定了故意伤害罪,殴打未成年人可以作为故意伤害罪中一个情节,酌情从重处罚。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法》作出了对殴打不满1
保护未成年人不受伤害: 1、拒绝陌生人的糖果饮料和小零食: 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千万不要接受陌生人给的吃的。五岁以上的孩子有基本识别能力,但是小孩子却没有,在陌生人给予的又是自己喜欢的糖果零食的时候很难有控制力去抵挡零食的诱惑。家长平时对宝宝的安全教育一定要做到位,不要只是一味的学习文化课,不然一旦遇到事情得不偿失,毕竟现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 2、不要跟陌生人走: 经常有
监护人,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护职责的人。 在处理被监护人有关财产问题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否则就是无效的。《民法总则》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第18条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以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监护
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是可以指定的,在民法总则上有明确规定。一般未成年的法定监护人是未成年人的父母。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未成年人的父母都不能尽到监护人的义务,或者是无法履行监护未成年人的义务,这时候就只能由人民法院指定的监护人来成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 《民法总则》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1、审判的及时性。 2、未成年人诉讼权利的保障。 3、未成年人人格权的保护。 4、司法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的特殊规定、强调寓教于审功能的发挥。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0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设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第41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审前
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贩卖毒品罪,应当按照刑法规定判刑,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处罚。 《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等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