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案件本身是民事案件,是不能再进行刑事公诉或者自诉的。 如果案件本身是刑事案件,只是进行了民事诉讼,对案件刑事部分是可以进行刑事公诉或者自诉的,自诉部分由被害人向法院提起刑事起诉。
法院判决只是正常合法的借贷合同违约责任,判决书生效后,银行申请法院执行局执行判决书,真的提供无收入、无财产履行还款能力,也对第三个人不享有债权,不会构成刑事案件的。 但若有转移、藏匿、变卖财产等规避强制执行的行为,执行局会把此案移交公安机关立案调查落实,便构成违反《刑法》第313条、第314条的刑事案件了。 如果持卡人透支逾期不还,应承担违约责任。在银行催收后应尽快还款,否则会因延迟还款而发生滞纳金、罚息等额外支出。比较重要的一点是,信用卡透支逾期不还可能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判决书生效之后,如果被告拒不履行判决规定义务,则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如果判决规定了履行期间,则履行期满后,则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1、原则上不能。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先刑事后民事。 2、如果正在审理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发现涉嫌犯罪,且该刑事犯罪嫌疑案件确认的事实将直接影响民事纠纷案件的性质、效力、责任承担的,应当裁定中止审理,将犯罪线索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等待刑事程序终结后再恢复审理。
刑事判决后民事赔偿要根据实际案件情况而定,如果造成了他人权益损害就是需要赔偿,当事人可以协商处理,无法协商的可以起诉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处理。 对于刑事责任的承担,不能够免除民事赔偿责任,应当继续赔偿。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对刑事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之间的法律关系都存在错误认识,认为当事人承担了刑事责任就可以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或者是减轻了民事责任。
民事判决后还能否追究刑事责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民事诉讼的原告为案件当事人,而刑事诉讼的原告为国家公诉机关。民事诉讼在法院判决生效后,如果被告不提起上诉,案件就进入了执行阶段,一般情况不存在后续的刑事诉讼。但案件符合一定的条件还是可以继续立案调查的。
法院裁定书是诉讼文书,就诉讼程序问题或部分实体问题所作的处理决定; 判决书涉及民事、刑事、行政以及刑事附带民事的判决。 判决书应当写明判决结果和作出该判决的理由。 判决书内容包括: 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 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 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 判决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裁定书应当写明裁定结果和作出该裁定的理由,裁定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口头裁定的,记入笔录。
民事判决后发现诈骗应该尽快报警处理并向公安机关说明情况配合调查,公安机关会立案侦查,证据确凿会将嫌疑人逮捕。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故意诈骗公私财物3000元及以上的行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如果诈骗数额较小,则不构成犯罪; 3、要求被害人因为行为人的诈骗行为产生了错误认识而处分了财产,至于诈骗财物是归自己挥霍享用,还是转归第三人,都不影响诈骗罪的成立。
刑事判决后民事赔偿要根据实际案件情况而定,如果造成了他人权益损害就是需要赔偿,当事人可以协商处理,无法协商的可以起诉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处理。 对于刑事责任的承担,不能够免除民事赔偿责任,应当继续赔偿。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对刑事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之间的法律关系都存在错误认识,认为当事人承担了刑事责任就可以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或者是减轻了民事责任。
1、民事判决后还能否追究刑事责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民事诉讼的原告为案件当事人,而刑事诉讼的原告为国家公诉机关。 3、民事诉讼在法院判决生效后,如果被告不提起上诉,案件就进入了执行阶段,一般情况不存在后续的刑事诉讼。但案件符合一定的条件还是可以继续立案调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