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赔偿标准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根据《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的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双倍赔偿: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2、
①欺骗消费者,消费者可以到工商局、消费者协议进行举报,要求追究商家的法律责任; ②根据刑法规定,如果情节严重已构成刑事犯罪,可以直接报警; ③可以直接拨打消费者投诉电话12315,维护自己利益。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3倍赔偿和10倍赔偿不能同时适用。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
一、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到12315投诉后,消协(12315是消协的电话)会来组织商家去协商解决。若商家与消费者协商不好,消协会将此事报给工商行政管理; 其实,12315只是工商局内设的消费者申诉处理机构,也就是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处理消费者的申诉,一般只做调解处理,不会作任何处罚。 二、商家被投诉侵犯消费者权益,工商行政管理会对商家的行为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对商家(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3年10月31日颁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维护全体公民消费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而制定的一部法律。 1993年10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通过,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
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有: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至第十五条的规定,消费者享有九大权利,分别是: 1.悉真实情况权。即消费者所享有的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的过程中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2.自主选择权。即消费者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商品的品种、服务方式及其提供者应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二是对于选择商品服务及其提供者应有自由决定的权利而不受强制。
对于欺骗消费者的行为,315赔偿的规定如下: 经营者欺骗消费者的,应当赔偿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赔偿。 原因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法律另
有关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如下: 1.《民法总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消费者买到变质食品的赔偿:消费者购买到过期食品,一经查证属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96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85条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即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商家欺骗消费者的后果:在购物过程中存在欺诈消费者行为,商家应承担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并支付消费者商品价款三倍的惩罚赔偿金,不足五百元的,按五百元赔偿。 法律依据: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之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