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七日以内向作出不起诉决定的人民检察院的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部门应当立案复查。被害人向作出不起诉决定的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的,作出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将申诉材料连同案卷一并报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受理。
再审与申诉这两种制度在诸多方面均存在着显著差异。 具体而言,这些差异主要覆盖了以下五大方面: 第一,申请的主体有所不同; 第二,申请的客体各异; 第三,申请期限上的差异; 第四,管辖法院的归属问题; 至于第五点,在于它们各自的性质及其作用。 下面,我将就上述内容做详细解读。 首先来看申请主体这个部分,根据规定,再审申请的主体应当为原来所审理案件的原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们。 然而,申诉却并未受此限制,当事人家属、朋友乃至案外人均有权提出申诉。 接着看申请客体这一方面,再审的受理范围仅限于已经产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以及据现有证据证实调解过程中存在违反自愿性原则或调解协议内
刑事案件,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
工伤鉴定出来后对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再次鉴定结论。
民事诉讼过了申诉期的,如果是指过了上诉期,则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法律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1、如果是法院一审民事判决的,则可以自收到判决书之日起15日内(刑事判决为10日)向上一级法院上诉,由上级法院重新审理和判决。 2、如果是二审判决的,由判决送达后即生效,你可以向法院申请再审(刑事案件为进行申诉)。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对于当事人对刑事案件进行申诉的相关规定包括: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利害关系人对于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法定情形的,有权向该机关申诉或者控告,受理申诉或者控告的机关应当及时处理。
刑事案件申诉的,法院可能会重新审判。如果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等。
工伤鉴定出来后对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再次鉴定结论。
如果员工要是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可以依法去申请行政复议,并举证说明自己不服的理由。对于工伤认定的结果,关系着对事故的处理问题,同时也是与受伤职工和所在单位的利益挂钩的,所以出现不服是可以提请复议或者诉讼的,但是一定要提出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