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给看守所关押的犯人送书。但给犯人送的书是需经看守人员检查的。犯人近亲属给人犯的物品,须经看守人员检查。 犯人在羁押期间,经办案机关同意,并经公安机关批准,可以与近亲属通信、会见。看守所接受办案机关的委托,对犯人发收的信件可以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有碍侦查、起诉、审判的,可以扣留、并移送办案机关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看守所收押人犯,应当
未成年人也是可以进看守所的,只要年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就可以被行政拘留和追究刑事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
在看守所财物可以由看守所代为保管。法律依据:《看守所条例实施办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看守所对人犯带入所内以及后来寄送的财物,需要代为保管的,应当当面点清,详细登记。 填写《财物保管登记表》时,应当把财物的名称、数量、质量、规格、特征和牌号写清楚,并由人犯签名捺印。登记表一式三份,一份存根,一份交人犯收执,一份连同财物一起保存。
犯人被关押在看守所亲人去世的如果符合短期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可以批准探望。亲人去世不是对犯罪嫌疑人办理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法定条件,是否批准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主要是根据案件情况来决定。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无证醉驾进看守所会被拘留最长不超过37天。因醉驾被处罚的,涉嫌危险驾驶罪,可以先予以刑事拘留,在看守所执行。 刑事拘留最长时限为37天,37天后,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可以取保候审,提起公诉后,以法院判决为准,执行拘役,原刑事拘留一天折抵一天的拘役。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不可以在看守所被监视居住。监视居住,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不得擅自离开指定的住所,并对其行动加以监视的一种强制措施。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规定,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 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
因邪教进入看守所建议尽快委托专业律师向公安机关了解案情,马上去会见犯罪嫌疑人,为其提供法律咨询、搞清事实,才能正确告诉你结果,并为其提供法律帮助和辩护!申请取保候审、争取缓刑和从轻处理。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条,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 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羁押基本上是一种逮捕、拘留决定以后的,依附于拘留、逮捕的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当然状态,不是一种独立的强制措施。 拘留分为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行政拘留是指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一般违法行为,给予的一种最严厉制裁,属于行政处罚的一种。 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暂时采取的强制措施。 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
看守所是对罪犯和犯罪嫌疑分子临时羁押的场所。看守所是羁押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的机关。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第九十三条: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
酗酒醉驾进看守所需要穿统一的服装。 《拘留所条例》和《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中没有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间的着装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于管理的需要,必须要穿上统一的识别服装。 但他们毕竟不是囚犯,不是犯罪嫌疑人,只是受到了行政处罚,因此,拘留所的服装跟看守所的服装颜色上不一样,而且服装背后会有编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实施办法》第六条 看守所收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