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贷款被骗报警后能否追回资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事人应当保持冷静,马上报案,向公安机关提供所有能提供的线索,保存好所有与案件有关的物品、资料、联系方式等,积极配合并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案件。一、一定要报警1、遭遇网络诈骗,建议到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举报诈骗行为或者拨打110及到当地派出所报警,对方的行为涉嫌诈骗罪;2、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后,可以要求犯罪嫌疑人退赔退赃,一般来说嫌犯为了取得被害人谅解得到法院轻判也会主动退赔退赃;但是不管如何,一定要记住的是,如果是被骗一定要报警。需报警由警方破案后解除责任,否则,会承担不利的后果,银行为向借贷合同当事人追讨贷款的。
刑法中没有高利贷罪的,如果进行高利转贷的,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或者两年内因高利转贷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高利转贷的,就构成高利转贷罪。 根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两年内因高利转贷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高利转贷的。
组织未成年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第一,组织的对象是未成年人,即组织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的活动。 第二,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的活动,即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行为,尚未构成犯罪。 因此,组织未成年人进行的盗窃、诈骗抢夺等行为不能违反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而只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才符合此罪客观方面的构成要件。
非法催收债务罪立案标准:催收非法债务罪指的是犯罪人通过向他人发放高利息的贷款,违反了法规,并且运用暴力、恐吓的方式来催收债款。如果行为人催收的是合法债务,有明确的借款合同,并且在催收过程当中没有使用暴力、威胁等不合法的行为,则构不成催收非法债务罪。如果在催收的过程中使用了非法手段,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处理。
保险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 2、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由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构成。 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装修已经被欺诈了可以主张撤销合同,要求对方赔偿损失。签订合同存在欺诈或者胁迫等情形的,合同属于无效的合同,可以和对方协商解除合同,协商不成的话,可以去法院起诉撤销合同,申请赔偿。 如果能够证明是合同诈骗的话,可以报警处理,构成合同诈骗罪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合同诈骗罪犯罪数额较大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犯罪数额巨大或者情节严重的,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罪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造成人员重伤或者死亡的;(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的;(3)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鼠强、氟乙酰胺、氟乙酰钠、毒鼠硅、甘氟原粉、原液、制剂五十克以上,或者饵料二千克以上的;(4)造成急性中毒、放射性疾病或者造成传染病流行、暴发的;(5)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6)造成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丢失、被盗、被抢或被他人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形。
《刑法》第三百六十四条规定,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音像、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向他人传播三百至六百人次以上的; (二)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不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传播淫秽电子信息,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数量达到本规定第八十二条第二款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标准二倍以上的; (二)数量分别达到本规定第八十二条第二款第(一)项至第(五)项两项以上标准的; (三)造成严重后果的。 利用聊天室、论坛、即时通信软件、电子邮件等方式,实施本条第二款规定行为的,应予立案追诉。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 根据《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