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如果违法解除的,按上述标准2倍支付。 3、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4、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5、关于赔偿首选协商,协不成的,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职工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职工代表出席。企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职工代表人数按照不少于全体职工人数的百分之五确定,最少不少于三十人。职工代表人数超过一百人的,超出的代表人数可以由企业与工会协商确定。
工伤职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经过治疗后,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二是虽经治疗,但还是造成职工存在残疾; 三是工伤职工存在的残疾达到了影响劳动能力的程度。工伤职工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公司为职工购买五险一金中的五险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不签合同补偿如下:用人单位用工满一个月未签合同的,应当从满一个月的次日起向劳动者支付二倍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职工不续签合同是否有补偿是情况而定。 如果用人单位明确表示提高或维持原来的劳动条件后,劳动者仍然要求不跟用人单位继续订立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无需向职工进行补偿。 如果用人单位明确表示降低劳动条件的,劳动者不跟用人单位继续订立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无需向职工进行补偿。
1、辞退职工需要给予赔偿。用人单位违法辞退职工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首先,应保证对职工岗位调整属于合规合法的,岗位调整属于劳动合同中重大调整,应该慎重处理。 在合规合法情况下,公司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工作能力调整岗位。 如果职工有异议,应由双方为此发生争议的,应由公司拿出证据证明调整岗位具有充分理由。
公司没给职工签劳动合同要支付双倍工资,超过一年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未签劳动合同,劳动者可随时解除关系,不用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工资支付凭证、考勤记录等凭证。
企业搬迁补偿费用一般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拆迁资产的补偿费用; 2、停产停业损失补偿; 3、拆迁补偿费用; 4、基于搬迁政策发生的奖励费用。 具体的赔偿标准是由地方政府制定的,可向当地政府部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