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员工自动离职的,按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也是要支付工资的。 2、如果因为员工自动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单位可以要求赔偿。员工未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提前三十日(试用期提前三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即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赔偿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内的;(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试工期和试用期是一样的,只是不同的叫法而已,试用期自离有工资。只要工作了就可以获得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其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或者申请劳动仲裁。但擅自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试用期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辞职和自离的区别是: 1、性质不同 辞职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而自离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 2、待遇不同 辞职是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因为合同期未满,一般由劳动方提出解除合同申请,用工方同意后,视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工方要给付劳动方应得的劳动报酬及其它权益。自离是劳动方未与用工方协商,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不仅不能得到应得的劳动报酬,还有可能遭用工方追诉违约损失。 3、主体不同 解除劳动合同的运用主体可以是用人单位,也可以是劳动者。而辞职、自动离职的运用主体只是劳动者。
当事人在厂里上班后自离,如果劳动者已经正常付出了劳动的,有工资。单位应当按其工作的天数和双方约定的工资数额和支付方式来进行支付。如果当事人未正常付出劳动的,则没有工资。并且如果给自离给单位造成损失,要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自离之后,用人单位没有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的,那么劳动者可以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那么是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或者可以直接申请劳动仲裁的,如果上述方式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那么是可以向法院起诉处理的。 劳动监察大队是隶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事业单位,承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权委托的指导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行政职能和负责劳动保障监察经办工作。 仲裁,是指将争议提交给争议之外中立的第三方,由其对当事人的纠纷居中调解,并作出裁断的行为。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中的一种,旨在解决劳动纠纷。申请劳动仲裁一般是需要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申请的。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申请书的内容应该包括:1.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住址、联系电话。2.用人单位的名称、单位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3.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4.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5.致送单位名称。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限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起诉是依法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对特定案件进行审判的行为。民事诉讼法中的起诉,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因自己的或依法受其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请求法院予以审判保护的诉讼行为。如果想要起诉的,一般是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起诉状的内容一般包括:原被告双方的详细信息;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将起诉状提交至法院之后,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相关当事人。 所以,在厂里上班自离是需要发放工资的。
离职后,短时间内没有找到工作或暂时不想工作的,可以选择灵活就业自行缴纳社保。离职之前就已经找好下家公司的,可以由新的公司管理人事的部门办理社保转移手续。你停止社保后,社保中的钱不能提前支取,你的账户将被封存,但是钱还是你的,不用担心。在新单位参保后,将建立新账户,然后在新单位开接收函,到原单位或原参保的社保局办理社保转移手续就可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四条规定,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个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综上所述,你的问题有得到解答吗!
用人单位主要以个人辞职时间为解除劳动合同时间为主。因为自动离职区别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由于劳动者自动辞职后,双方劳动关系是否解除处于不确定状态,用人单位难以以辞职确定解除劳动关系的事由,实践中,用人单位往往以自动离职为由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以后,就可以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因为劳动者未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而擅自离岗且无正当理由,其行为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按自动离职处理,是用人单位依据本单位劳动规章制度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劳动者只工作了一天,劳动者自离了,没有依法办理离职手续,用人单位会以旷工的名义和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者自离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综上所述,你的问题有得到解答吗!
当月自离,不但可以拿到上个月的工资,就是当月的也可以拿到。劳动者须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如果用人单位不给,劳动者可以向劳动机关投诉。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关于辞职与自离的概念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其性质来看,辞职是指劳动者主动地向用人单位发起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措施;相比之下,自离则属于员工依据企业以及个人实际状况擅自作出离职决定,并强制终止与企业间的劳动关系的一种方式。 其次,在待遇处理上亦有所不同,辞职通常由劳资双方通过友好协商形式达成解除劳动合同之协议。 由于合同期限尚未到期,故一般均需劳动方先行提请解约请求,待用工方认可之后,方可被视为以协商方式解除劳动合。
工资扣除: 试用期内自离:如果员工在试用期内自离,一般可以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扣除相应的工资。 正式员工自离:对于正式员工自离,用人单位一般不会扣除工资,因为员工已经履行了提前通知的义务。但是,如果员工未提前通知或违反劳动合同其他条款给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依据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员工赔偿经济损失。 经济损失赔偿:如果员工的自离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了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员工赔偿,赔偿的数额可以从员工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最低工资标准:扣除后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工作多久就有多久的工资,不给工资的不合法的。 员工提出解除合同,与公司不能达成一致的,须提前30天书面向公司提出,否则,你就违法,应该赔偿给公司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如果员工按照法律规定程序向公司提出了解除合同,并且30天后离开,公司不结算工资,属于违法行为,你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或者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