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其他著作权人或其代理人向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著作权登记部提交登记申请材料并缴纳相应费用后,经登记机构受理、审查,对符合登记要求,申请材料齐备的发放著作权登记证书。
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所以,翻译后的作品著作权归翻译人所有。 《著作权法》第十二条规定,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网络著作权人拥有的权利有:保护作品完整权、发表权、署名权、发行权、出租权、修改权、复制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网络著作权人拥有的权利。
在我国版权的主体只能是国有出版机构,自然人不能成为版权的主体。而著作权的主体是作品的作者。
著作权是人身依附性极强的权利。著作权上有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作者与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只是把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转让给出版社,但是著作权的人身权利仍然属于作者。《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九条著作权人包括:(一)作者;(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第十条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
作者不是一定就是著作权人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著作权人包括: 1、作者。例如,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作品的创作者; 2、其他根据我国著作权法法律规定而享有著作权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著作权人是指著作权的主体,根据对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享有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著作权人可以是作品原始的著作权人也可以是通过转让的方式取得著作权主体地位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但委托人在约定的使用范围内享有使用作品的权利。双方没有约定使用作品范围的,委托人可以在委托创作的特定目的范围内免费使用该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