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就业创业相关补贴分为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失业人员创业补贴、失业人员安置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等四种。 1、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对象为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重新就业或自主创业、合伙经营且正常经营的,可申请领取。补贴标准为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而尚未到领取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失业人员重新就业、自主创业或合伙经营者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后,如未参加社会保险,则在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期限内,除享受基本医疗保险费、大病医疗保险费、取暖季失业保险补贴外,不再享受其他失业保险有关待遇。 领取失业金人员如需办理一次性领取失业金手续,则由失业人员重
独生子女拆迁有补贴。 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
农村老人满六十周岁领取月养老金,可以办理,按照办理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年满六十周岁可以办理月领取养老金,带上本人户口本,身份证到户口所在地村委会或指定办理单位办理领取月养老月手续,办完后,可以到指定银行领取月养老金。
70岁高龄补贴政策:数省份对100岁以上的老人都给予100元每月以上的高龄津贴,除天津市外,宁夏规定,90周岁以上城乡高龄津贴标准每人每月450元;其次是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上海、山东、海南、陕西,均规定给予100岁以上老人每月300元的津贴或营养费。发放高龄津贴门槛最低的省份为青海和陕西,两地均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享受高龄津贴。青海规定,凡具有青海省户籍,年满7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均可领取高龄津贴,具体标准为70-79周岁,90元/月;陕西则规定对70-79周岁高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生活保健补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老年人的年龄增大,那发到他手上的补贴金额就越多。
农村土地第一次承包是1978年。农村土地承包是指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承包地不得买卖。
关于土地流转的补偿标准,如果涉及到征用耕地或蔬菜地,我们将按照国家相关的价格政策,参照该类土地前三年平均年产量来支付;征用到鱼塘、藕塘、养殖场地、果园以及竹园、林地等其它土地类型,则以该类土地当年的生产价值为基础,给予五倍的补偿;对于无收益的非农业用地,我们通常不做补偿。 不过各个地方的补贴政策可能存在差异,所以还可以查阅当地政府所发布的相关公告,了解更详细的补偿金额情况。
农民有丧葬费补贴。 对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而具体的丧葬费的领取条件和标准则按当地的规定来执行。 丧葬费补贴标准如下: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规定:“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2、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死者的法定继承人或者承担丧葬义务的人有权要求获得丧葬费。不少省市的丧葬赔偿标准按照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暂行规定》和交通事故发生地规定的原则办理,以死者生前6个月的收入总额为限。
三级残疾属于轻度残疾,一般地方的补助在100-200之间,具体的按照地方的政策标准,对于三级残疾不一定会有资金补贴,主要还是生产生活经营的优惠条件。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主要补助残疾人因残疾产生的额外生活支出,对象为低保家庭中的残疾人,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扩大到低收入残疾人及其他困难残疾人。低收入残疾人及其他困难残疾人的认定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参照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
教职工去世不一定就满足领取丧葬补贴的条件。 丧葬补贴是指用于职工因工死亡或因工残废退职后死亡时丧葬事宜的一次性费用,由原工作单位支付。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 (三)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 (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 (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七)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八)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
身份证上满70岁后带上身份证复印件(双面复印)和户口本的复印件各一份及一张一寸的近照到户口所在居委会填表申请。高龄津贴,是一种兼有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 高龄津贴发放标准,原则上按照各地低保标准、补助水平和发放对象的年龄实行分类分档发放,并随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低保标准变动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具体的发放标准由各地民政厅、财政厅按高龄津贴原则协商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