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发生工伤后除存在过失性辞退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但劳动者可以自愿解除劳动合同,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支付赔偿金。
公司单方面克扣员工工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公司赔偿。 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是可以解除的,解除劳动合同有不同的方式,例如劳动者要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提前30天以书面方式通知用人单位,30天后劳动合同解除,签订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的,具有法律效力。
1、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2、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3、劳动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4、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支付赔偿金。
1、如果是违法辞退劳动者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经济补偿的两倍支付赔偿金,如果是合法辞退的,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是因为劳动者的原因被辞退的,用人单位无需支付赔偿金或者补偿金。 2、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如果双方产生纠纷的,可以进行劳动仲裁。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与离职证明在本质含义上并不完全一致,前者通常涵盖了解雇协议的内容,包括对于赔偿金支付情况、解除劳动合同时的具体背景原因等方面的详细规定;而后者则作为解除劳动合同证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互相解除工作关系这一法律事实,同时也被视为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结束劳动关系过程中必须向其提供的一份正式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离职证明是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之后必须开具并提供给对方的一份书面资料。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1、员工长期旷工,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均视为自动解除劳动合同,但这样做往往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 建议用人单位可以先向劳动者确认的送达地址邮寄送达一份《催告函》,催告其回公司上班,并告知逾期不返的后果。 《催告函》发出超过指定期限员工仍未返回上班的,再依据公司规章制度的规定邮寄送达《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这样做既尽到了用人单位的管理义务,也履行了法律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程序,避免了用人单位违法解雇的法律风险。 2、我国对劳动合同的解除方式共有三种:双方协商解除,劳动者单方面解除,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并不存在自动解除。
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解除劳动合同仍然要为劳动者补交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已经依法交完的,不需要再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如果违法解除的,按上述标准2倍支付。 3、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4、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5、关于赔偿首选协商,协不成的,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