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的方式包括: 1、可以请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给予帮助。县(包括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都设有劳动保障局,下辖劳动保障监察部门。 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履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该《条例》第十条第二、第三款分别是: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 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 第十一条第六款是对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
讨薪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通知当事人是否受理,符合条件的,法院受理后十五日内即可发出支付令。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一)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的; (二)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 申请书应当写明请求给付金钱或者有
民工讨薪属于劳动争议,有以下合法解决方式: 1、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2、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
农民工讨薪可以找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可以向劳动争议委员会申请调节,也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节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
在我国农民工讨薪申请法律援助不受经济限制。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法律依据】 《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微信语音是可以作为讨薪凭据的,微信语音这属于视听资料,但是讨薪的凭据当然是越充分越好,如果是因为讨要工资提起了相关的仲裁或者民事诉讼,只有微信语音这样的证据证明力度是很薄弱的,最起码还应该收集双方存在着劳动关系的证据。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农民工讨薪堵门的处理:可以与对方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的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办公室寻求帮助。也可以到劳动局投诉。告知农民工堵门不是合法的维权方式,是不可取的。 【法律依据】 《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企业应将工资直接发放给农民工本人,严禁发放给“包工头”或其他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 企业可委托银行发放农民工工资。
讨薪的途径有: 1、寻求法律帮助:如果被拖欠工资的人员多而且金额巨大,可以一同寻求律师的帮助,让律师以法律的途径高效率的讨薪。 2、协同社会讨薪活动:这种时间点,社会关注度更高,配合这个时机讨薪,拖欠工资的企业担心其社会影响力,一般会有所顾忌,尽快帮你解决拖欠的工资。 3、与用人单位协调:如果前用人单位可以沟通,可以双方协调沟通,寻求最好的解决办法和方案,如果协商无效可申请有
科学的农民工讨薪途径如下: 1、通过工会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2、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举报; 3、向劳动保障仲裁部门投诉; 4、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
有下列途径: 1.申请调解。如所在单位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可申请调解。 2.找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工会职责所在。 3.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 4.申请仲裁。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5.打官司。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条,中华人民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