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拆迁资产补偿,包括无法搬迁的土地、房屋、建筑物和地上附着物,以及确因搬迁而发生损失的机器设备而生的补偿; 2、拆迁费用补偿,包括搬迁前期费用和搬迁过程中发生的停工费用、机器设备调试修复费用以及物资的拆卸、包装和运输、解聘员工补偿费等费用; 3、基于拆迁政策发生的奖励费用,包括速迁费、拆迁奖励费等。
工作10个月没签合同,用人单位应当补签劳动合同并且支付9个月的双倍工资,工作10个月后仍然未补签劳动合同的继续支付双倍工资。超过一年未补签,双方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尽快签订书面合同并且支付11个月的双倍工资。
受益人是投保人,如果投保人死亡,保险公司不会赔付任何人,因为被保险人的人身安全才是保险的标的,被保险人尚且健在,那么受益人与投保人的死亡与保险公司的赔偿无关,不过受益人、投保人死亡后,被保险人需要指定下一个受益人。
工伤保险发生纠纷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一)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二)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三)签定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经办未履行有关协议或者规定的;(四)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除此之外,还有治疗费、伙食补助费、护理费、安装辅助器械费用。因工致残被评定为伤残等级的,一至四级伤残还能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五至十级伤残,在劳动关系解除后,还能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用人单位应足额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如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如果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公司裁员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已经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不需要额外赔偿劳动者。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应当给予相应赔偿,具体数额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决定。而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工作年限计算,没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本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不与劳动者订立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者因此解除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工伤鉴定9级的工伤待遇: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 2、停工留薪,在治疗和修养期间,由用人单位按正常工资待遇支付; 3、医疗费、交通、食宿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4、其他待遇。
农村的宅基地和房屋拆迁是分开补偿。 农村宅基地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分配给村民使用,村民在宅基地上建房子居住。在遇到宅基地拆迁的时候,有两种补偿,一是宅基地补偿,二是房屋补偿。 由于宅基地的产权属于村集体,因此,这部分补偿归村集体所有,不会直接给宅基地使用人。 而房屋的产权属于村民私有,因此房屋补偿归村民所有。 村民的宅基地被征收后,如果没有其他宅基地,那么村集体要给村民重新分配宅基地,让村民在新的宅基地上建房子。
工伤评不上级可以获得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护理费的赔偿。 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