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法律咨询、律师咨询

搜索 咨询

卖惨直播是否可行?欺骗消费者要自己“买单”!

其他 2022-02-28 15:04 标签: 直播卖惨

现如今,直播行业发展迅速,用户量急剧增长,火爆网络。然而,直播行业门槛低、传播量大、变现快在催生新的业态和营销模式的同时,也因监管难度大出现了很多胡编滥造、卖惨带货等不择手段违规行为的出现。

这不前段时间,石女士在短视频平台上关注了一个百万粉丝大V“权哥”。该大V发布一系列悲情故事视频,并直播拍卖“珠宝”,称所得款项全部用来资助困难孩子。石女士本就是共情能力很强的人,遇到困难当然愿意伸出援手。可没想到的是,石女士佩戴后竟出现过敏反应。随后石女士找专业珠宝鉴定师鉴定。专家表示,大V卖的钻戒并不是所谓的“莫桑石钻戒”,而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仿钻,且材料搭配容易致敏。但更令石女士生气的是,不仅货是假的,人也是假的。权哥视频里的那些悲情故事,都是他找演员演出来的,现实中根本不存在!而且被骗的不止石女士一人,全国各地都有权哥的受害者,最高的被骗了数万元。

央视也在不久前曝光了在短视频平台上主播卖惨带货的现状:为了带货卖苹果,有网络视频团队教四川凉山女孩演戏卖惨,为让女孩流泪,他们给孩子滴眼药水,甚至掐孩子!“XX滞销,帮帮他吧”“为母尽孝低价卖货”“未成年寻母”“工厂倒闭,血泪清仓”……一幕幕情节雷同的“悲情营销”在一些主播直播间内不时上演。这些编造的离奇剧情、卖惨演戏炒作等行为无非为了骗取关注、吸引流量、增加粉丝,并以此博取用户的同情心来带货,从而实现流量变现。

更有主播采用“演戏式”带货。这种主播一般会与商家一同卖货,一个不停杀价,一个假装抵抗,最后几千块的东西被“杀”到了几十块,商家痛哭流涕,主播获得一片赞美,商品销量也随之暴增。你可能会觉得,这么弱智的东西也有人信?但事实却是,真的很多人买账。就有一场直播,主播把所谓原价1600元的项链压到了99元,最后一晚卖出了100多万。 

那么,这种行为,算是对消费者的欺骗吗?

当然!作为直播商家,利用编造的悲情故事来进行营销,再售卖假货的行为或涉嫌诈骗。在2020年9月,山东临沭人民法院就审结了一起直播卖惨案件,被告人傅某借离异身份,装穷卖惨、直播骗钱,最终以有期徒刑三年、罚金十万元的代价,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买了单。

据统计,2021年直播带货规模将近1万亿元,用户规模已近4亿。以如此体量和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之深来说,直播带货理应承担更高的道德期待。可是直播卖惨带货却成为追逐流量、博取同情、实现变现的手段。虽然卖惨带货只是虚假营销的手段,但更可怕的是它消费了社会的善意。观众在稀里糊涂之中被赚取了金钱和泪水,事后发现被骗,必然会有一种“信任崩塌”的心理挫折。而一旦这种信任破裂集聚,将会导致社会整体的信任度降低,人们很难再相信“不幸”。届时,当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出现,他们取得公众信任的成本会急剧提升,获得帮助将更为艰难。

现如今,直播带货已经成为网购生态的一部分,但是网络生态系统的维护十分重要,各短视频直播平台应该加大对“卖惨式”带货进行打击,人们也应该业已律己。

在线法律咨询
示例
[北京]推荐律师
更多>> 相关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