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反诉的条件
提起反诉的条件如下:
(1)反诉只能由被告向原告提起,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不发生反诉的关系;
(2)反诉必须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起,否则就可能是起诉而不是反诉;
(3)反诉必须在法院受理本诉后至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之前或之后都不是反诉;
(4)反诉的请求和事实理由与本诉具有牵连性,存在着法律上的联系,否则就要另行起诉,也不能合并审理。
二、民事诉讼被告反诉有什么特征
1、反诉对象具有特定性
反诉只能由本诉被告针对本诉原告而向法院提起,针对其他任何人,包括对与本案的牵连的人均不能提起反诉。反诉实际上是变更本诉当事人的相互地位,变原告为被告,变被告为原告,当事人各自具有原、被告的双重身份。
2、反诉请求具有独立性
反诉虽然在形式上是以本诉的存在为前提,没有本诉就谈不上反诉,但反诉与本诉一样,具备诉的要素,有独立的诉讼请求,不因本诉的撤回而终结。从本质的说,反诉之所以为“反”,是两诉提起的时间上继起性的逻辑结果。反诉的独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第一,被告向原告提出反诉应按起诉程序和方式向法院提出。
(2)第二,反诉具有独立的诉的要素,即有当事人、诉讼标的和诉讼理由。
(3)第三,反诉一经成立,不因本诉的撤回而终结,也不因原告放弃诉讼请求而失效。
总之,反诉与本诉一样,都有自己的独立请求,一诉的诉讼关系因判决、调解、撤诉等归于消灭时,并不必然引起他一诉的诉讼关系的消灭。
3、反诉目的具有对抗性
即被告提起反诉的主要目的在于动摇、抵销、吞并本诉原告所主张的民事权益,或者使本诉原告的诉讼请求部分或全部地失去作用,甚至迫使原告向被告履行一定义务。
4、反诉具有牵连性
关于反诉牵连性的问题,是反诉制度中比较混乱的问题,各国规定不一,但大致有两种不同的主张,一是明确规定对反诉的限制性条款;二是对反诉不作任何限制性的规定。我国法律对此就没有规定,任由理论界和实务界解释,审判实践中也极不统一。这一分歧主要集中在反诉与本诉是否必须存在一定的牵连关系上,即反诉与本诉的诉讼标的是否有牵连。有的认为,本诉与反诉必须与同一的法律关系或法律关系有联系。有的认为,只须事实上有牵连而不问在法律上是否有牵连。普遍的观点是:“一般应基于同一事实和法律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五十四条 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在起诉时人数尚未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发出公告,说明案件情况和诉讼请求,通知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向人民法院登记。
向人民法院登记的权利人可以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推选不出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与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商定代表人。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对参加登记的全体权利人发生效力。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提起诉讼的,适用该判决、裁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025-04-24 10:41
电信网络诈骗的量刑核心依据是犯罪数额与具体情节,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按照数额较大(3000元-1万元)、数额巨大(3万元-10万元)、数额特别巨大(50万元以上)三档划分基础刑期,并视情节轻重予以从重或从宽处理。
2025-04-24 10:39
“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是指犯罪分子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但暂不实际执行刑罚,而是设定5年的考验期。若在考验期内遵守规定且未再犯罪,原判刑罚将不再执行;若违反规定或再犯罪,则撤销缓刑并执行原判刑罚。
2025-04-18 16:45
优先协商或调解:快速解决纠纷,降低法律成本。
诉讼时明确责任比例:通过证据和法律条文主张合理比例。
履行生效判决:无论胜败,均需遵守法院判决,否则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
2025-04-17 16:24
结论:离婚案件从起诉到开庭通常需要30-60天,具体时间受法院案件量、程序流程等因素影响。若适用简易程序,可能更快;复杂案件或存在特殊情况(如公告送达)则可能延长至2-3个月甚至更久。
2025-04-10 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