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商标权人允许擅自使用商标,均属于侵犯商标权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商标侵权向人民法院起诉后,侵权人要在法际判决书生效后,在规定的期限内履行赔偿的责任,逾期不履行的,商标权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公开使用后申请专利是无效的,因为专利申请需要具备三性,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公开使用后的专利不具有新颖性,所以无法申请专利。
未经授权使用他人设计的字体,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要承担侵权的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申请专利。 根据《专利法》第六条,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商标侵权损失按实际造成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按侵权人取得的利益确定,取得利益难以约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法律中,使用权并不属于传统知识产权范畴。 知识产权主要包含: (一)专利权(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二)商标权:单位注册商标和服务标记; (三)著作权(版权):主要包括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摄影、录像及其它图形,文字等创作作品,以及图书资料,教材、大型摄影画册等编辑作品。 (四)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单位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单位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主要包括非专利技术,有关科研、设计、生产、管理、市场;财务等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所以,使用权是不属于知识产权的。
署名权是著作人身权,故不可以转让。在我国,作者依法享有的著作权具体包括十七项。其中,前四项(即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为著作人身权,后十三项(即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等)为著作财产权。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作品的作者可以许可他人行使或者转让上述后十三项权利,并获得相应的报酬。
软件著作权可以注销。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 第二十四条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撤销登记。
商标在注册中未授予商标权的,使用商标一般不构成侵权;但是,因该使用人的恶意给商标注册人造成的损失,应当给予赔偿
为专利侵权方提供租赁场地的,不构成专利侵权,但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可以给予治安处罚。
知识产权的使用权不是所有权,所以知识产权使用权不能出资,知识产权出资要评估知识产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