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工程完工后发包方(甲方)拒绝结算或拖欠工程款,承包方(施工方)可通过协商、投诉、仲裁或诉讼等途径维权,要求结算并支付款项。具体需结合合同关系、证据情况及法律程序处理。
工程未结算时,若施工方拒不履行结算义务,当事人(如发包方、实际施工人等)可依法向法院起诉,要求结算并支付工程款,但需满足起诉条件和程序要求。
招标人最迟应在与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后的5日内,向中标人和未中标的投标人退还投标保证金及银行同期存款利息。
工程款纠纷的立案时间一般为7日,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法院应当在收到起诉材料后7日内立案;若材料不完整或需要补正,法院会要求补正后再审查。案件审理时间根据程序不同分为3个月(简易程序)或6个月(普通程序),特殊情况可延长。 立案期限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6条,法院收到起诉材料后,若符合以下条件,应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1)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 (4)属于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权限。 若材料不完整(如缺少证据、身份证明等),法院会要求补正,补正后重新计算7日审查期限。 不符合条件的处理 若法院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应在7日内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书,原告可对此裁定提起上诉。
招投标纠纷确定管辖法院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主要是根据纠纷发生的地点来确定管辖法院。在招投标纠纷中,如果纠纷发生在某个具体的行政区划内,比如县、市辖区等,那么该行政区划内的人民法院就具有管辖权。也就是说,如果招投标活动在某个县内进行,且因此产生了纠纷,那么该县的人民法院就有权审理此案。同样地,如果纠纷发生在市辖区内或者省、直辖市内,那么对应级别的人民法院也具有管辖权。
关于工程合同仲裁的地点,建设工程合同仲裁地点通常规定在工程所在地,以确保仲裁的明确性和减少地域管辖争议。这是因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属于不动产专属管辖的范围,约定的仲裁地应当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所在地。同时,有效的仲裁协议应当包括当事人都有仲裁的意愿,对仲裁的事项进行了约定,并选定了仲裁委员会。 在建设工程合同仲裁中,仲裁机构的选择是依据当事人之间的约定和法律规定进行的,旨在提供一个公正、高效、专业的纠纷解决平台。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当遵守并履行。 因此,针对“工程合同仲裁一定要工程所在地吗”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工程合同仲裁通常需要在工程所在地进行。这样的规定有助于确保仲裁的公正性和效率,减少因地域管辖而产生的争议。
主体结构工程的劳务工程不可以分包,这是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工程发包价与合同价虽然都是工程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在确定方式、法律地位、调整机制和支付依据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因此,在工程承包过程中,双方应明确区分这两个概念,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工程发包价和合同价,以确保工程承包合同的顺利履行和工程款项的及时支付。同时,双方还应密切关注市场行情和工程实施情况,及时调整工程价格,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拆除工程确实属于建设工程的范畴。这一结论不仅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也符合拆除工程自身的特点和在建设工程中的地位。因此,在从事拆除工程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主体验收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包括主体结构施工完成、质量资料齐全、钢筋质量检测完毕、施工现场符合生产条件以及其他规定的验收条件等。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为后续的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工地拖欠工程款时,您可以拨打全国统一的维权热线12333或12351进行投诉,这些热线是专门为劳动者提供维权服务的,可以帮助您解决工程款拖欠的问题。同时,您也可以直接前往当地的工会组织或劳动监察机构寻求仲裁帮助,他们同样具备处理此类问题的专业能力和经验。
事业单位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承包工程的。如果事业单位有相关的工程需求或意愿,建议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寻求合作伙伴或服务提供商来共同完成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