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诈骗罪后的借款合同应当认定为无效合同。借款合同,是当事人约定一方将一定种类和数额的货币所有权移转给他方,他方于一定期限内返还同种类同数额货币的合同。当构成诈骗罪后借款合同的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合同诈骗罪,会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2-09-17 14:59
根据法律规定,借款合同有效需要符合的条件分别有:出借人和借款人必须是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人;当事人订立借款合同必须是真实的意思表示;借款合同的内容需要符合法律法规,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等。
2022-08-11 14:18
根据法律规定,借款合同有效需要符合的条件分别有:出借人和借款人必须是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人;当事人订立借款合同必须是真实的意思表示;借款合同的内容需要符合法律法规,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等。
2022-12-01 15:54
根据法律规定,借款合同有效需要符合的条件分别有:出借人和借款人必须是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人;当事人订立借款合同必须是真实的意思表示;借款合同的内容需要符合法律法规,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等。
2022-08-12 16:46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借款合同效力的认定,主要看合同是否依法成立的,依法成立的合同就具有法律效力,是具有约束力的。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则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四百六十五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024-03-15 11:38
借款人构成诈骗罪需要满足其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心理,其次是使用了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是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做出了借款行为,从而达到了借款人诈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