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是相对于“公募”而言。指民间企业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募集,借贷资金的一种经济方式。“合伙私募”形式上是合伙制,不设董事会,由普通合伙人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是运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实现资本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济模式。
合伙私募,即利用有限的一切可以产生价值的资源,运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达到资本创利的最大化。
在国外查不到相应词汇,只能解释为兼并和收购。民间合伙私募是近几年由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提出的概念。我国现今民间合伙私募方式在国外都叫某某俱乐部,或以私募基金的形式来操作,根据不同人群设置很高的门槛。
私募基金有3种形式
1、有限合伙制。
2、公司制。
3、信托制。
公司制的缺点是要交25%的企业所得税,5%——35%的个人所得税。基本上没有哪个傻冒使用这种模式。
信托制的缺点是购买一个信托账户需要300万,并且规模要达到1亿以上。门槛太高,穷光蛋根本想都不用想。合伙制没有注册资金。
限制,税收不高,是私募基金的理想组织形式。
2023-06-17 15:29
合伙制私募基金成立的条件:(1)有限合伙企业由2人以上50人以下合伙人设立,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有限合伙企业至少应当有一个普通合伙人;(2)有书面合伙协议;(3)有限合伙企业名称中应当标明有限合伙字样等。
2022-08-31 10:25
私募股权投资是指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其所投资的创业企业发展相对成熟后,将其持有的权益资本在市场上出售以收回投资并实现投资的收益。私募股权投资的特点即循环投资,也就是“投资——管理——退出——再投资”的循环过程,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是私募股权投资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核心环节,其实现了资本循环流动的活力性特点。所以只有建立畅通的退出机制才能为创业资本提供持续的流通性和发展性。
2022-08-12 14:49
合伙人是指投资组成合伙企业,参与合伙经营的组织和个人,是合伙企业的主体。合伙企业中首先具备的是合伙人。合伙人在法学中是一个比较普通的概念,通常是指以其资产进行合伙投资,参与合伙经营,依协议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并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或有限)责任的自然人或法人。合伙人应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022-09-06 16:25
1、募集的对象不同。公募基金的募集对象是广大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的投资者。而私募基金募集的对象是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包括机构和个人。
2、募集的方式不同。公募基金募集资金是通过公开发售的方式进行的,而私募基金则是通过非公开发售的方式募集,这是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最主要的区别。
3、信息披露要求不同。公募基金对信息披露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其投资目标、投资组合等信息都要披露。而私募基金则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很低,具有较强的保密性。
4、投资限制不同。公募基金在在投资品种、投资比例、投资与基金类型的匹配上有严格的限制,而私募基金的投资限制完全由协议约定。
5、业绩报酬不同。公募基金不提取业绩报酬,只收取管理费。而私募基金则收取业绩报酬,一般不收管理费。
2022-08-25 09:22
1、公募:优势:
(1)以众多的人发行对象,筹集资金潜力大,适合于证券发行的数量较多、筹资额较大的发行人。
(2)发行范围大,可避免囤积证券或被少数人操纵。
(3)只有公开发行的证券方可申请在交易所上市,可以增强证券的流动性,提高发行人的社会信誉。
缺点:
(1)发行过程比较复杂。
(2)登记核准所需时间较长。
(3)发行费用较高。
2、私募优点:
(1)稳定的资金来源。
(2)高附加值的服务。
(3)能够降低财务成本。
(4)提高企业内在价值。
缺点:
(1)企业出让股权后,原股东的股权被稀释,甚至丧失控股地位或者完全丧失股权,股东间关系发生变化,权利和义务重新调整。
(2)随着股权结构的变化,企业的管理权也相应发生变化,管理权将归股权出让后的控股股东所有。
(3)在企业管理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的管理者很可能有不同的发展战略,完全改变创业者的初衷和设想也不无可能。
(4)投资者往往希望尽快获得投资回报,可能不像企业创业者那样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而可能改变企业发展战略以实现短期内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