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立案后,应在九十日内作出决定。但是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并且对公民应处以二百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可当场作出处罚决定。法律依据:2021年7月15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五十一条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二百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六十条行政机关应当自行政处罚案件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022-08-10 10:48
2021年1月22日修订的行政处罚法新增的行政处罚种类如下:通报批评;降低资质等级;限制开展经营活动;责令关闭;限制从业。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九条,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通报批评;
(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
(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五)行政拘留;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2024-04-26 11:43
2021年1月22日修订的行政处罚法新增的行政处罚种类有:通报批评、降低资质等级、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限制从业。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2025-04-10 15:12
我国行政处罚法并未没有明确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书的生效时间,但相关履行处罚决定和未按决定履行处罚义务应招致何种法律后果的条文均表明: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是自送达给当事人之日起生效,除了处罚决定书上明确了某具体时间履行外,一般均应当立即开始履行决定中载明的义务。
2024-07-16 10:16
答案是否定的。
“治安拘留15天”是一种典型的行政处罚措施,并不涉及到刑法审判领域,也因此其不被定义为刑事处罚,也就无需留下负面的犯罪记录。
这种情况下,只有在公安机关有相应的记录而已。
所谓案底,通常指的就是针对过去的违法或者犯罪行为的纪录。
在中国的法律体系内,案底通常指向那些曾经有过刑事犯罪历史的个人资料归档系统,这个档案通常由当地公安局进行保管和管理。
这里所提到的治安机关,也是指当事人以往的违法或犯罪行为的纪录。
2022-08-10 16:45
15日以下就是不超过15天,不包括第15天.15日以上就是超过15天,含第15天在内。对于合同中提到的15日前的问题,一般在计算日期的时候,会将15日当天算在内,从开始日期至第15日均可。这个问题如果约定不明确,由当事人进行协商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