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在承诺不怀孕后怀孕了,不属于不诚实的行为,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而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而且用人单位逼迫职工承诺不怀孕是非法的,用人单位不得以女职工欺诈为由认定劳动合同无效,生育权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2024-04-26 14:58
女人怀孕后,若没有法律规定的过错行为的,用人单位是不可以辞退职工的。
若用人单位违法辞退的话,需要支付劳动者二倍经济补偿标准的赔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025-04-19 10:13
在女性员工处于怀孕阶段时,企业不得予以无理由解雇,否则将构成违反法律法规之行为,该名员工有权依照相关法律程序提出仲裁诉求或是发起民事诉讼。
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如员工孕妇在行动中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所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可据此给予开除处理(即便在怀孕状态),并且无需另行赔偿经济损失。
2022-09-08 14:31
商家不履行承诺属于违约行为。
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维权:
1、自行协商。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要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可以采取和经营者自行协商的方式去解决矛盾和纠纷,按照法律的规定,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求经营者承担应有的赔偿责任。
2、达成和解。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假如和经营者坐下来了,大家对维权和赔偿事宜谈得差不多了,双方就可以达成和解协议,和解协议达成,双方的矛盾也就解决了。
3、向消协投诉。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可以选择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和曝光这些侵权行为,让这些违法行为无处遁形,也可以规范经营者的行为。
4、消协调解。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投诉后,可以请求消费者权益协会居中调解,由第三方监管机构充当调节者,以此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申请仲裁。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和经营者未达成调解协议或并未和解的,可以向商事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由商事仲裁机构经过法定的仲裁程序,由仲裁委的裁决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6、向法院起诉。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和经营者未就维权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的,消费者可以向经营者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起诉,用司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此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要维权,一定要采取合法合规的方式去维权,不要让自己从受害者变成侵害者。
2025-01-06 10:41
在通常情况下,用人单位是不得对孕妇进行解聘的。
此外,若劳动者提出希望继续执行原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则有义务予以履行。
即便如此,如若用人单位未经法定程序擅自对正在怀孕的女员工进行解聘,那么他们将承担必须向该员工支付相应赔偿金的法律责任。
此种情况下的赔偿标准为:
若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内已经服务满了一整年,那么他们有权获得相当于两个月薪资的经济赔偿。
2022-08-22 13:41
公司对怀孕女职工降薪,应当与女职工协商一致,未经女职工同意,公司不得降低其工资标准,律师建议你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各单位在执行国家退休制度时,不得以性别为由歧视妇女。
公司对怀孕女职工降薪,应当与女职工协商一致,未经女职工同意,公司不得降低其工资标准,律师建议你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各单位在执行国家退休制度时,不得以性别为由歧视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