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酬引发的争议当然属于劳动争议的范围,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下列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或者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的异议纠纷;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2022-10-08 09:49
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用人单位不按时支付足额的劳动报酬、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可以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金。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2022-10-09 17:13
没有合同发生工资纠纷的,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或者到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解决。
对于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劳动者需要搜集其他证明来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
比如可以搜集下列证据: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打卡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2022-10-18 10:35
没有合同劳动工资纠纷处理,可以参考以下的建议。
1、找对方协商。经过协商达成一致的,签订书面的和解协议。避免对方当事人履行和解的内容;
2、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发生老旧纠纷后,即使劳动者没有申请调解的,调解委员会也可以主动调解;
3、是申请仲裁;
4、仲裁不服的,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争议要实行仲裁前置。
2022-08-12 11:27
劳动关系可以通过劳动合同认定。如果没有劳动合同的,可以凭借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以及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来进行劳动关系的确认。
2025-03-13 16:30
合同纠纷如果是属于劳动合同纠纷,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争议的,可以适用劳动仲裁,其他的合同纠纷不能适用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是合同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进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