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权利是指任何具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都有获得有保障的工作的权利。公民的劳动权利是获得生存权的必要条件。没有劳动权,生存权利也就没有保障。依据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公民享有劳动的权利,休息的权利,参加职业培训的权利,得到劳动报酬的权利,享受劳动保护的权利和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2024-12-27 11:17
在劳动法中孕妇的权利有如下几点:
1、在怀孕期间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
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2、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3、不在经济性裁员的范围之内。
4、不得以孕妇在孕期无法从事原工作或者公司安排的其它工作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2022-08-09 11:31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意思是终身没有以下的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法律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2022-09-27 17:01
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间在一定条件下依照法律或约定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是人们之间利益的获取或付出的状态。
(一)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概念
权利,就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义务则是设定或隐含于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受动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
(二)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相互关系
1.从人类不同的发展阶段看,权利与义务有过离合关系。
2.从逻辑结构上看,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从整体数量上看,权利与义务具有量上的等值关系。
4.从价值功能上看,权利与义务具有互补关系。
5.从法律运行的角度看,权利与义务之间具有制约关系。
6、从法律调整的价值取向上看,权利与义务具有主从关系。
2022-08-08 16:50
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间在一定条件下依照法律或约定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是人们之间利益的获取或付出的状态。
(一)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概念
权利,就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义务则是设定或隐含于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受动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
(二)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相互关系
1.从人类不同的发展阶段看,权利与义务有过离合关系。
2.从逻辑结构上看,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从整体数量上看,权利与义务具有量上的等值关系。
4.从价值功能上看,权利与义务具有互补关系。
5.从法律运行的角度看,权利与义务之间具有制约关系。
6、从法律调整的价值取向上看,权利与义务具有主从关系。
2025-04-11 16:47
劳动者在安全卫生的条件下进行工作体现的是劳动者的健康权。
劳动者要求单位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以及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以保障本人的安全和健康的权利。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
劳动者的权利如下:
1、劳动者有平等就业的权利;
2、劳动者有选择职业的权利;
3、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4、劳动者有权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劳动者享有休息的权利;
6、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7、劳动者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8、劳动者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