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交五险,是违法的。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单位逾期不缴纳社保的,员工可以要求单位补缴,也可以向社保部门投诉。
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全文》第八十六条 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2022-10-27 14:41
公司未缴纳当事人的五险一金,可以要求公司根据工作年限来进行赔偿,即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如果公司拒绝赔偿,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举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2022-09-02 16:48
用人单位没有缴纳、没有足额缴纳、没有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所应承担的责任包括:
(一)赔偿劳动者少得或者未得的失业保险金损失。
(二)承担应当由生育基金支付的女职工生育保险待遇费用。
(三)承担工伤保险费有关的罚款、滞纳金等费用。
(四)承担基本养老保险有关的罚款等费用。
(五)赔偿给劳动者造成的其它费用
2024-12-27 10:25
不交五险的赔偿标准是:
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公司未缴纳当事人的五险一金,可以要求公司根据工作年限来进行赔偿,即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如果公司拒绝赔偿,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举报。
不交五险要求公司赔偿的方式有:
(1)如果公司拒绝赔偿,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举报;
(2)单位不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的,社保征收机构应当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3)如果单位逾期不缴的,则社保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划拨的行政处理决定。
2024-06-06 11:32
如员工在进入相关企业后,该企业未能按时为其交纳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以及生育在内的五项社会保险费用及住房公积金,那么,作为劳动者,他们有权敦促该企业尽快履行应尽之义务,依法交齐上述费用;若在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之后,该企业仍然没有按照规定给员工上缴这些应当交付的社保基金及住房公积金,那么国家设立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人事主管部门将有权责成该企业限定期限内必须完成社保及公积金的补足工作,同时,还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对该企业实施额外的法律制裁措施。
2022-10-27 14:40
对于用人单位不缴纳社保的行为,员工可以选择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大概有以下措施:1、员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要求单位领导为其缴纳社保;
2、员工向劳动行政部门反映情况,通过相关部门监督单位缴纳社保;
3、员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一 定的经济补偿金;
4、情况严重的员工还可以提起上诉。根据《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根据《劳动法》第一百条规定: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 会保险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可以加收滞纳金。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