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老要劳动者挪用公款,劳动者可以直接向单位管理纪律的部门责任人举报;领导已经挪用公款的,劳动者可以直接报警。领导只是教唆挪用公款的,按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处罚,达到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承担的,单位可以直接开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订)》第四条 【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2024-08-21 15:18
倘若有人不当挪用公共资金作为涉嫌犯罪行为,可积极向受其影响之单位检举揭发,若涉案情况严重,毫不犹豫地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求助。
挪用公共资金罪,乃指国家公务人员充分利用职务优势,私自将公有财产据为己有进行非法或不当牟利活动,或者明目张胆地挪用巨额公款投入盈利领域,又或是擅自挪用公款超逾法定时限3个月尚未偿还,由此触发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
2024-08-21 10:55
1、员工挪用公款,领导如果不知情就承担责任。
2、员工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领导知情并构成共同犯罪的,一般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如果犯罪情节严重的,一般会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4、如果数额巨大不退还的,一般会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025-01-24 10:26
身为国家工作人员的领导挪用公款,财务人员知情不报的,一般不会构成犯罪。如果财务人员接受领导的指令而配合,其有可能构成共犯。对于犯挪用公款罪的行为人,一般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2-09-22 09:15
根据贪污贿赂刑事案件最新司法解释,挪用公款罪有以下量刑标准: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2、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2022-09-29 09:07
挪用公款行为会被判刑,定挪用公款罪。根据我国对于挪用公款的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知道,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