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住房坍塌毁损严重的受灾人员,受灾地区的政府应当对他们进行确保安全的过渡性安置,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基本生活有所保障。
根据我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面对这些地震中房屋倒塌的居民,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住房损毁严重的受灾人员进行过渡性安置。
法律依据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第十八条 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政府安置与自行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对受灾人员进行过渡性安置。 且就地安置应当选择在交通便利、便于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地点,并避开可能发生次生自然灾害的区域,尽量不占用或者少占用耕地。 同时受灾地区人民政府也应当鼓励并组织受灾群众自救互救,恢复重建。
2022-09-22 09:50
下雨房屋倒塌政府有补贴,当地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地方政府通过自身努力确实难以解决时,中央可予以适当补助。中央救灾资金应由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申请,同时省级民政部门、财政部门向民政部、财政部提出书面申请。农村房子由于下雨倒塌。政府会给予补助。因为现在国家提倡。给农民翻修新房。国家的政策是非常好的。给人民解决了很多问题。如果房屋本身是危房,且是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导致的房屋倒塌,通常国家是会有补偿的,但是具体的补偿或者援建方式每个城市都不同
2024-04-12 14:25
宅基地上的房屋倒塌多年是没有使用权的。根据相关规定,农村房屋倒塌两年以上未恢复使用的宅基地,不予以确权登记,土地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如果农村的房屋倒塌时间在一年之内,农民则需要在宅基地上重新修建房屋之后,才能够进行确权工作。
2023-06-15 11:34
地震灾害后,房屋地基被政府征用,但没有得到相应的货币补偿或替代补偿
地震后房屋受损如果能修缮的,可以向政府申请修缮的补助款,如果变成危房不能居住的,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进行相应的救济。地震后房屋倒塌,国家有补贴和救助义务。
2022-09-09 14:45
地质灾害造成搬迁,搬迁户的补偿标准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是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情况而定。建议咨询当地的主关部门。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五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在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有关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十二条
因救灾需要,临时调用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设施、设备或者占用其房屋、土地的,事后应当及时归还;无法归还或者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
2024-04-16 10:01
1、临时生活救助包括补助金和救济粮。救助对象为因灾无房可住、无生产资料和无收入来源的困难群众。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天10元补助金和1斤成品粮,补助期限三个月。
2、因灾造成的“三孤”(孤儿、孤老、孤残)人员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600元,受灾的原“三孤”人员补足到每人每月600元,补助期限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