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人利害关系的认定如下:1、直接利害关系,指与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具有血缘身份上的关系,如近亲属关系;2、间接利害关系,是指与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没有近亲属关系,但存在可能影响证言公正性的身份、情感、利益上的密切关系。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2024-05-13 13:57
1、证人出庭率低,出于人情社会的传统,证人不愿意参与诉讼活动,不想得罪任何一方当事人,要么是仅提供书面证言,要么不到庭作证。
2、愿意出庭作证的证人往往与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存在亲属关系、好友关系、工作上或者职务上或者利益上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有可能影响证人证言的公正性。
3、证人提供的证言极易掺杂个人情感,带有明显的倾向性,真实性难以保证。
4、证人与当事人存在的密切关系,在使其公正性更容易受到怀疑的同时,也使其更容易接触案件事实,其证言的内容可能更接近客观事实。甚至在某些民事纠纷案件中,有利害关系的证人证言成为证明案件事实的为数不多甚至仅有的证据。
2022-08-10 10:50
最高法判例:“利害关系”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案件情况及当事人诉讼请求来确定。
“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既不能过分扩大理解,认为所有直接或者间接受行政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有利害关系,也不能过分限制理解,将“可能性”扩展到必须要有充分证据证实被诉行政行为影响其实体权利。对于“利害关系”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案件情况以及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来予以确定,首先,应将当事人是否具有法律保护的权益作为判定当事人是否具有原告主体资格的重要标准;其次,在当事人确有法律可保护权益的情况下,还需要考虑该权益是否应当通过本案的行政诉讼来保护。在有些情况下,即使当事人具有可保护的法律权益,但该权益应当通过民事诉讼或者直接对其设定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等方式来保护,则当事人虽然有法律保护的权益。
2020-10-30 16:06
利害关系人一般认为是权益受到行政行为侵害的直接当事人。“法律上利害关系”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与行政行为之间存在的一种因果关系,所以,从合法权益、行政行为及其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三个维度来探讨“法律上利害关系”的构成是较合乎逻辑的研究进路。
2022-08-11 10:33
不动产利害关系人查询范围是什么。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查询、复制登记资料,登记机构应当提供。然而,不动产资料中包含着诸多涉及不动产所有权人隐私的个人资料,如所有权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不动产的具体地址、面积等。利害关系人不可以非法利用这些资料,损害不动产权利人的利益。
我国法律规定: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依法查询、复制不动产登记资料,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提供。
2024-04-11 15:03
直接利害关系人,主要是指因行政行为而权益受到损害或威胁的各相关方当事人。
这也深刻地展现出我国现行的行政法制度已开始重视并积极维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在实施行政许可等特定行政程序时,利害关系人和申请人均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不存在谁高谁低之分。
对此,各级行政机构在处理申请人请求事宜的过程中,除了关注申请人的具体需求外,还必须同等对待所有的利害关系人,并保障他们的既得利益免受可能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