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是以案发时间为立案标准的,如果已经立案的是不计算时效的。在刑事案件中,现行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一般来说,报案后,先由公安机关进行审查,再决定是否立案。在民事案件中,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这是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时效,这类时效不是针对某一特殊情况规定的,而是普遍适用的,具有强制性,任何时效都由法律、法规强制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对时效的延长、缩短、放弃等约定都是无效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023-05-04 15:09
退休年龄一般可以按身份证上的年龄来确认;但如果与档案上记载的年龄不一致的,除有相反的证据以外,一般按档案上记载的年龄为准。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一般是年满六十周岁,而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一般是年满五十周岁。
2022-11-24 11:38
“国家规定交纳契税税率通常为通知规定的时间为准,如果没有规定执行时间,则以发布之日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规定契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签订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的当天,或者纳税人取得其他具有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性质凭证的当天。
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向土地、房屋所在地的契税征收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在契税征收机关核定的期限内缴纳税款”
2025-01-06 11:17
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是生理死亡的,一般是按照脑死亡的时间为死亡时间;
如果是宣告死亡,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决作出之日视为其死亡的日期;
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宣告死亡的,意外事件发生之日视为其死亡的日期。
2025-04-09 17:59
参加工作时间以正式上班为准。
1、正式上班时间就是求职者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
2、参加工作时间和入职时间不同。参加工作时间是指正式开始工作的时间,入职时间是指求职者开始从事某一项工作或者某一个职位;
3、在开始工作到正式工作中间我们称为实习期。
正式上班后求职者与公司之间存在着劳动合同关系,不论哪一方出现毁约,合同都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2022-08-09 11:12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国家实行劳动者从全年日历时间365天中扣除52个星期的公休日104天,扣除法定节假日11天,全年应工作250天,每月平均工作20.83天,每天工作8小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延长职工工作时间。因特殊情况和紧急任务确需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在特殊条件下从事劳动和有特殊情况,需要适当缩短工作时间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