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可以拒绝加班。
在非特殊情况或紧急任务下公司安排加班,员工都有权拒绝,拒绝加班不违法。
用人单位安排加班需要按规定与劳动者协商,劳动者如不同意,公司无权强行要求加班。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加班后单位必须按规定支付加班费。
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组织职工加班可不受法律规定的条件限制:
(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限制:
(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024-12-25 08:5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已知悉,雇主在排定加班事宜时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法规,涵盖与工会以及劳动者就此事项进行充分协商,同时明确要求每日工作超时不得超出一小时,个别情形之下,每天的总加班时间则不得累积至三小时,且整体上年度累计加班时间不得超过截止本月为止的36个小时。
然而,以下几种特定背景条件下,劳动者不可拒绝加班:
即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或者其他紧急状况发生期间,由于任务紧迫必须立即展开应对措施;
其次是当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甚至公共设施出现故障,对整个生产过程和公众利益构成威胁,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力量进行修复;
再者,若必需借用法定节假日或者公休假日停止生产之余来执行设备检查和保养工作;此外,在家防大事或者履行其上级组织调配的其他紧急生产任务之时;
最后是在商品销售旺季之际,商务或供销企业需完成包括农产品采购、运输、加工在内的一系列紧要任务。
2024-12-18 09:30
根据中国现行的《劳动法》明确规定,凡属用人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涉及到加班事宜的处理时,务必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原则,具体而言包括必须与工会以及广大劳动者们深入交流和细致磋商;同时每天的加班时间不得超出一个小时的上限,如遇特殊突发状况每日加班时间也不能超过三个小时;而且每个月总共所能承受的加班时间也应当被限制在不超过三十六小时以内。
然而,在一些特定情境下,雇员们仍然是有权拒绝参与加班任务的。
这也包括但不仅限于如下几种情形:
遭遇大自然灾害、人为事故或者其他类似紧急事件发生,为了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加以处理而不得不进行加班;当生产设备运转失灵、交通运输通道、公共设施出现故障,从而对正常生产经营及公众权益构成严重威胁,这时必须抓紧时间进行抢修作业以排除隐患;当需要利用法定节假日或公休日的停工期来实施设备检修、机件维护,以保证日后的生产运营顺畅无阻;或者为了支持国家的防御紧急关键使命,积极投入其他上一级领导机构布置的紧急生产任务;以及在商家、供销企业的做生意最忙的时节里负责收购、运输、加工农副产品等紧急任务。
2024-05-13 14:58
提离职后还需要正常干活。劳动者辞职的,是需要提前一个月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这一个月之内是应当正常上班的,辞职到期以后,可以要求用人单位结清劳动者所有工资以及为其办理离职手续和社保转移手续。
2024-07-17 09:55
离职期间可以拒绝加班。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2024-12-21 09:22
依据法律规定,劳动者如以书面形式提交离职申请,自三十日后即可依法离开;
然而若处于试用期阶段,则需提前三个工作日向用人单位呈交书面离职报告,待审批结束后三个工作日方可离岗。
关于求职者在试用期内提出离职的方式,可采取口头告知方式,但若已度过试用期进入稳定工作期,通常情况下,需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以便做好相应的离职交接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