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实践中,大部分刑事二审案件(尤其是上诉案件)都是以不开庭审理的方式结案的,背离了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以开庭审理为原则,不开庭审理为例外的立法要求。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34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一)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
(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
(四)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
应该说,刑事案件二审开庭审理,能够实现上诉的纠错功能,更能体现出对被告人人权的保障,切实的让每一个公民在个案中感受到公平与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一)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
(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
(四)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
第二审人民法院决定不开庭审理的,应当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第二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上诉、抗诉案件,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2024-12-18 08:58
可以不开庭。人民法院决定不开庭审理的,应当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对于下列案件,应当开庭审理:
(一)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
(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
(四)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
2024-05-20 11:36
刑事诉讼二审开庭的条件: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人民检察院抗诉的;以及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
2020-12-24 17:28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三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一)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
(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
(四)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
2025-02-25 15:51
事案件开庭审理后,法院作出判决的时间取决于案件的复杂程度和具体程序。
1. 普通程序
对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
法院应当在受理案件之日起两个月内审结。
如果案情复杂,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
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延长。
2. 简易程序
对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
法院应当在受理案件之日起二十日以内审结。
对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3. 速裁程序
对于适用速裁程序审理的案件:
法院应当在受理案件之日起十日以内审结。
对可能判处一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可以延长至十五日。
特殊情况
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如需要补充侦查、调取新证据等),法院可能会依法延长审理期限。此外,对于一些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审理时间,并向上级法院报批。
2024-09-06 14:12
刑事案件二审,不是必须开庭。但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以下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