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九条 【条件成就和不成就的拟制】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2025-04-16 11:54
法人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人以自己的意思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取得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资格。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自然人不同,在时间上和民事权利能力相一致,始于法人成立,终于法人消灭,在法人存续期间始终存在。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其民事权利能力在范围上一致。法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范围,不能超出其权利能力所限定的范围。
2022-08-12 10:53
民事行为就是自然人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该行为与如道德行为、情谊行为等没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不同,也区别于犯罪行为等其他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条 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行为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有多种分类:根据是否必须采取法定形式分为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根据生效是否应完成交付分为诺成行为和实践行为;根据当事人是否支付对价分为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根据参与民事行为是一方还是多方,又可分为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
2022-11-21 14:45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独立的行为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有民事权利能力而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要想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就只能通过他人代理。
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权利能力实现的条件。我国《民法典》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022-09-07 16:49
侵权行为的类型主要包括:
1、国家机关公职人员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2、雇佣活动或雇佣关系中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3、帮工活动中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4、产品缺陷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5、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6、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7、污染环境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8、地面施工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9、建筑物等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10、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1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12、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活动中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2022-08-11 14:14
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和侵犯民事权利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的内容括三类: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侵犯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犯他人的财产和人身权利。
根据当事人所负的义务不同,违法行为有违法的作为和违法的不作为两种。违法的作为指实施法律禁止做的行为;违法的不作为指不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行为的违法性,是承担民事责任的要件之一。
民法典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