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可不是小事一桩,得按照规矩来。员工离职时,得把该办的手续都办完,比如交接工作、清理档案这些,不能马虎。要是员工没办完手续就走了,公司也不能随便把他的工资全扣了,这是保障员工权益的基本原则。
不过,要是员工因为自己的原因没办手续,导致公司亏了钱,那公司也不能吃哑巴亏。公司可以依据劳动合同的相关约定,让他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这个赔偿可以从工资里扣,但得有个度,不能乱扣一气,得合理合法,符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订)》第四十条 【无过失性辞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2023-02-24 16:03
不办离职用人单位也应当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发放工资的,但是如果擅自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那么用人单位是有权要求劳动者进行赔偿的。
如果劳动者擅自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损失要求劳动者赔偿的,双方可以先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那么是可以向法院起诉处理的。
起诉是依法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对特定案件进行审判的行为。民事诉讼法中的起诉,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因自己的或依法受其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请求法院予以审判保护的诉讼行为。如果想要起诉的,一般是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起诉状的内容一般包括:原被告双方的详细信息;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将起诉状提交至法院之后,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相关当事人。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按时足额给劳动者发放工资的,那么劳动者是可以先与其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那么是可以先向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的,或者可以直接申请劳动仲裁的。
劳动监察大队是隶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事业单位,承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权委托的指导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行政职能和负责劳动保障监察经办工作。
仲裁,是指将争议提交给争议之外中立的第三方,由其对当事人的纠纷居中调解,并作出裁断的行为。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中的一种,旨在解决劳动纠纷。申请劳动仲裁一般是需要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申请的。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申请书的内容应该包括:1.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住址、联系电话。2.用人单位的名称、单位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3.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4.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5.致送单位名称。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限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022-08-10 09:28
辞职不批自离,在一般情况下是有工资的,但也分不同的情况。如果劳动者是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而解除劳动合同,即使用人单位没有批准,劳动者自行离职也是受法律保护的,这样的情况下,劳动者的工资是不会受影响的。但如果劳动者没有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而提前离职,若为用人单位带来损失,则用人单位有权要求劳动者依法进行赔偿。
2024-05-27 10:34
在未履行离职程序的情况下直接离去,员工所在的企业仍然有义务支付其当月基本薪资。
然而,如果该劳动者在未经允许和授权的情况下自行脱离工作岗位,且其行为构成了对相关法律法规及劳动合同的严重违反,给用人单位带来了经济上或其他方面的实际损失,那么此情况应由该劳动者负全责并承担相应的赔偿义务。
在这种状况下,由于劳动者未能提供有效的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可能无法成功办理社保转移等相关事宜。
因此,劳动者必须及时返回原工作单位,完成离职手续的办理。
2022-08-10 16:06
一般情况下,自动离职的会在15日内办理离职手续。自动离职的可以根据正常的离职手续,提前30日向用人单位递交离职申请,试用期内的劳动者可以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一般会终止劳动合同的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2022-08-08 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