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的农村家庭中,宅基地不可随意转让给子女。
此种令广大农民运作困惑的现象主要由于宅基地事实上并非私人财产,而是由集体或国家拥有和管理。
然而,存在着一些特殊情况允许将其进行转让或是租赁,但仅仅限于宅基地之上所建造的永久性建筑部分。
此外,依据中国《土地管理法》之相关规定,当事人在处理宅基地上所建房屋的买卖或租赁事宜之后,将不再被赋予再次申请取得宅基地的权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村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应当统筹并合理安排宅基地用地,改善农村村民居住环境和条件。
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国家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
2022-08-05 16:26
2024-02-27 16:04
2022-08-05 15:48
2022-08-09 09:47
父母的宅基地子女不可以继承,但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以继承。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作为土地使用权的一部分,当然归当地的农村经济组织(村委会)所有。宅基地使用权作为一项特殊的物权,与农民个人的集体组织成员资格紧密相关,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基于身份关系无偿从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的宅基地使用权,应作为一种特殊物权,宅基地子女继承是不允许的。但宅基地上的房子是老人的财产,可以继承。
2022-08-19 09:25
父母与子女在法律上来说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财产权利,所以子女无权查询父母的财产。但是如果子女受到父母委托管理其财产,子女是可能查询父母的财产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私有财产的范围,私人对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原材料等不动产和动产享有所有权。私人合法财产的保护,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