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原则上应一并审理本诉与反诉,将两诉合并调查和辩论,并且一并对两诉作出裁判。在例外情况下,法院也可将反诉与本诉分开调查和辩论,并且在其中一诉已达到可作出判决的程序时,先行作出部分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条 诉的合并
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
第一百五十二条 判决书
判决书应当写明判决结果和作出该判决的理由。判决书内容包括:(一)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二)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三)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四)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判决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第一百五十三条 先行判决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判决。
2022-10-08 16:08
第一审民事案件,简易程序三个月审结,普通程序六个月审结;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一、简易程序,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二、普通程序,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三、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2025-02-17 15:06
通常情况下,法院在开庭后大约六个月便可下判决书。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大致的时间估计,确切的下达时间仍需视乎案件的复杂程度以及实际情形而定。
一般的民事案件大多能在该时间段内顺利完成判决,但若遇有特殊情况则须向院长提出申请,经其许可后方能适当延长判决书的下达时间。
需要您了解的是,以下是关于法院开庭后下判决书的一些具体时间规定:依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六个月之内得予审结;如情况特殊确需延长,应由我院院长批准,延长期限不超过六个月;若再需延长,须上报上级人民法院负责人审批。
此外,对于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案件,依法在立案之后的三个月内进行审理并作
2022-08-10 09:57
两个省同时交社保会有冲突。根据我国现有社保法的规定,每个人在同一时间只能缴纳一份社保。
但是由于我国社保目前实行地方缴纳,并且没有联网,这样实际上就造成同一个人可以同时在两地缴纳社保。重复缴纳的部分暂时不可以退,只能等以后两个社保转移到一起,在社保合并时就会发现重叠的部分。重叠的部分社保局会要求退其中的一个,而且只能退个人缴费部分。
2022-08-09 14:08
刑事案已经宣判但没有出判决书结果不会有改变。已经宣判,还没有出判决书,判决书的内容是根据宣判结果制作的。判决书的结果跟当庭宣判的结果是一致的。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判决结果改的前提条件是判决书有错误。
1、判决书有一审程序的判决书、二审程序的判决书和审判监督程序的判决书等几种类型。
2、一审判决书如果没有生效,可以向上一级法院上诉,由上一级法院改判;如果是二审判决书或者一审判决书已经生效,可以在6个月之内申诉,或者向检察院申诉,请求检察院抗诉。案件进入再审后改判。
2022-08-09 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