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暴力。它属于社会暴力的一种。
校园暴力的三种形式:一、语言暴力。二、身体暴力,凭借身体的优势来打击比较弱的同学。三、心理暴力,指的是不断重复地采用语言或其他诡计,影响别人学生生活,造成对方精神或心理状况发生不良改变,这其中也包括不断重复的侮辱性手机短信、网络微博。如果遇到了校园暴力,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遇事不要忍气吞声,要及时告诉家长或着老师;身上尽量不携带太多的钱物;受到暴力侵害时,立即采取灵活的应急措施,不刺激对方,以减少被侵害程度,事后立即报案。
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出外办事不单独行动,要与同学结伴而行,以免发生意外。
三、养成谨言慎行习惯。在学校日常生活中,不要说刺激、伤害别人的话;与他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尽量用和缓的语言和手段加以处理等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2022-08-18 09:30
严重的校园暴力事件可能涉嫌故意伤害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022-08-10 11:29
第一要保持镇静。在欺凌与暴力来临之际,不要惊慌,首先告诉自己不要害怕,尽量运用自己的智慧与施暴者进行周旋,达到既能保护自己,又能巧妙制服对方的最佳效果。同时,一定要记住欺凌者和施暴者的人数和体貌特征,以便事后及时报警或报告老师。
第二要勇敢说“不”。大声地提醒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的行为,会受到法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在能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大声呼喊求救。
第三要及时报警。如果受到伤害,一定要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让他们协助自己报警。不要留下“好欺负”的印象,如果一味纵容他们,他们不仅还会不停地来纠缠你,而且还会继续危害其他同学。
第四要避免以暴制暴。同学之间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要学会互谅互让,和平解决,如果协商无效,掌握足够的证据走法律渠道解决问题,如果以暴制暴,同样违法,更无助于事情的解决。
2022-08-10 10:27
校园暴力可以立案。出现校园暴力,应该先由公安处理,罚款、拘留等,现予以行政处罚。另外,校园暴力还可以起诉处理,可参照一般民事诉讼程序执行。因故意或过失侵害他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依法应负损害赔偿责任。
校园暴力施加暴力的一方承担的责任,主要有以下两种:
1.刑事责任
现在还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是未成年人,即使是犯罪也不用负刑事责任,我们知道,已满十六周岁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校园暴力的施害人如达到法定年龄,则法院应对犯罪嫌疑人加以刑罚。
2.民事责任
因故意或过失侵害他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依法应负损害赔偿责任。
2022-08-12 11:43
校园暴力判缓刑的情形:
1、因校园暴力行为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适用缓刑对所居住的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
2021-05-29 08:48
校园暴力判缓刑的情形:
1、因校园暴力行为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适用缓刑对所居住的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