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借是一种按天计算的借款,又称拆放、拆款。拆借通常以1~2天为限,多则1~2周,或事先约定期限,借款人可随时归还,放款人也可随时通知借款人归还,但最多一般不超过一个月。而借款既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拆借按日计息,称为拆息;拆息率每天不同,甚至一天之内也有变化;拆息率的高低,灵敏地反映着资金市场供求状况。拆借有两种情况:一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相互拆借;另一种是商业银行对证券市场经纪人的拆借(通知放款)。
法律依据
《商业银行法全文》第四十六条 同业拆借,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禁止利用拆入资金发放固定资产贷款或者用于投资。
拆出资金限于交足存款准备金、留足备付金和归还中国人民银行到期贷款之后的闲置资金。拆入资金用于弥补票据结算、联行汇差头寸的不足和解决临时性周转资金的需要。
2024-05-29 11:40
一、借款人范围比贷款人范围更广,贷款人一般是指在银行办理贷款业务的客户。
二、首先,贷款人和借款人是借贷关系中相对应的双方。
借款人作为申请贷款的一方,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才能从贷款人处获得信贷资金。
三、而贷款人作为贷款审批/发放的一方,可以将信贷资金或自有资金,向符合贷款条件的借款人发放。
成功获得贷款的借款人,除了需按合同约定按时偿还贷款本息之外,还需按照约定用途使用贷款。
如果不能正常还款,需向贷款人说明情况,协商处理。
四、相对于借款人,贷款人有提供贷款的义务,和对借款人贷款使用情况监督的权利。
如果贷款用途不合规范,贷款人有权停止发放贷款或提前收回贷款。
2022-08-09 16:00
2022-10-20 13:58
“共同借款人和担保人的区别:
1、承担的责任不同,共同借款人必须承担共同赔偿责任,担保人只承担担保责任;
2、诉讼时效不同,共同借款人的债权人可以在3年之内向其主张债权,对于担保人来说,一般需要在保证责任届满6个月内主张。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一十八条规定,
债权人为二人以上,部分或者全部债权人均可以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为连带债权;债务人为二人以上,债权人可以请求部分或者全部债务人履行全部债务的,为连带债务。
连带债权或者连带债务,由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
2022-10-14 16:17
法律和法治,一字之差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概念。但是二者又有紧密的联系。所谓法律,一般指的是成文或者不成文的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而法治是在法律组成体系后,进一步明确了法的精神、法的原则、法的价值导向,简而言之,法治就是一种司法型的治理方式。谈到二者的区别,第一个就是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法治的表现形式是思想和实践的循环。法律的表现形式是一种规范和社会关系。法治不只是思想,还要付诸实际行动。但这种付诸实际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政治运动,而是更加广泛深刻的适用法律手段。第二点,形态不一样。法治的形态是运动式的,是开放式的。法律更多是静止的,更强调人们的服从和遵守。但是二者又有紧密的联系,法治是依据既定规则而实现的治理,正是因为如此,司法型治理的最大好处就是避免了个人的恣意妄为。而法律的存在就是其中的关键步骤,不同的法律例如《民法典》、《刑法》等部门法组成了法律体系,形成了法律规则。而法律规则就是法治的保障。本质上来说,法治是围绕追究和矫正违反规则的行为而展开的活动。一方面表现在,对于没有涉嫌违反规则的人,不得实施任何追究或者矫正的行为,以充分尊重和保护遵守规则者的利益,可以理解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与“法无禁止皆可为”。另一方面表现在,对违反法律的追究和矫正,必须参照“罪刑法定原则”。综上所述,法律是法治的组成部分。虽然法律也是由人来制定的,而且法治也不排斥人的能动性,但从法律的制定、执行到修改都必须按照法律本身制定的规则,人的能动性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而不能超越法律,这正是法治内在的本质要求。
2022-10-27 15:55
“借条与欠条有一定区别,借条代表着借贷关系,欠条除了借贷关系也可能代表着其他法律关系。而且二者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时间不同,但诉讼时效的相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