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和借调的区别在于:程序不同、性质不同、时间长度不同,且借用和借调的人员工资均由原单位承担。
一、程序不同
1、借用一般是不走人事程序,并且不会在档案中保存记录。
2、借调是要走人事手续,在借调人员的档案中是有所体现。
二、性质不同
1、借用,是指特殊情况下,被借到别的单位临时工作一段时期。
2、借调比借用正式一些。
三、时间长度不同
1、借用一般是临时情况,一般是短期的。
2、借调是长期的。
借调单位属临时性质,在完成某事工后即行解散。为免整个计划皆交由临时员工进行,部份人员会由不同部“借”到借调单位工作,直至事工完成,各借调员工会返回原单位工作。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2022-09-28 13:41
借调手续和流程是:
一、借调手续如下:
1、由借调部门(单位)征得拟借调人员所在单位及本人同意后,提出借调申请。借调申请须注明被借调人的基本情况、具体借调的岗位(承担的业务)、借调理由及借调期限;
2、借调部门(单位)在领取《借调人员审批表》,填写有关内容,被借调人员本人签字同意后,经借调部门(单位)及拟借调人员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借调部门(单位)及拟借调人员所在单位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审核报请同意后,下发书面借调通知;
3、有特殊情况的,可直接报请同领导意后下发书面借调通知。
二、借调流程如下:
1、外单位来函拟借调我司或公司各部门来联系单拟借外单位员工;
2、部门研究同意借调,则征求被借调员工个人及所在单位意见;
3、个人及所在单位同意之后,部门形成书面报告并请各部门会签,报决策层审批同意;
4、向所在单位发正式的借调函,办理有关手续,并与员工本人、原单位,签订一个三方同意的借调协议;
5、安排上岗、发放相关办公用品,一般借调员工工资都在原单位发放,由我单位定期跟原单位结算,支付相关用人费用;
6、借调到期之后,原则上回原单位上班。如继续借调,则需重新办理借调手续,如调入本公司,则办理相关调动手续。
2024-12-29 08:45
医院借调手续和流程:由借调部门(单位)征得拟借调人员所在单位及本人同意后,提出借调申请;部门研究同意借调,则征求被借调员工个人及所在单位意见;同意之后部门形成书面报告并请各部门会签,报决策层审批同意;向所在单位发正式的借调函,办理有关手续。
2022-09-24 13:35
所谓“冒名顶替”,主要指冒名者篡改自己的身份信息,将其篡改为被冒名者的信息,进而达到顶替他人上学、求职的目的,导致他人无法使用该身份信息入学、求职。
而“冒用学籍”则显然不像“冒名顶替”那样恶劣。也就是说,冒用者只是在他人已经放弃学业的前提下,“借用”了他人学籍档案,相关分数还是自己考取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说冒名者侵犯了被冒名者的姓名权,而不宜武断地称其侵犯了被冒名者的受教育权。当然这不代表“冒用学籍”行为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其仍然应承担一定法律责任。
2022-10-15 15:01
所谓“冒名顶替”,主要指冒名者篡改自己的身份信息,将其篡改为被冒名者的信息,进而达到顶替他人上学、求职的目的,导致他人无法使用该身份信息入学、求职。
而“冒用学籍”则显然不像“冒名顶替”那样恶劣。也就是说,冒用者只是在他人已经放弃学业的前提下,“借用”了他人学籍档案,相关分数还是自己考取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说冒名者侵犯了被冒名者的姓名权,而不宜武断地称其侵犯了被冒名者的受教育权。当然这不代表“冒用学籍”行为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其仍然应承担一定法律责任。
2022-10-24 15:07
所谓“冒名顶替”,主要指冒名者篡改自己的身份信息,将其篡改为被冒名者的信息,进而达到顶替他人上学、求职的目的,导致他人无法使用该身份信息入学、求职。
而“冒用学籍”则显然不像“冒名顶替”那样恶劣。也就是说,冒用者只是在他人已经放弃学业的前提下,“借用”了他人学籍档案,相关分数还是自己考取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说冒名者侵犯了被冒名者的姓名权,而不宜武断地称其侵犯了被冒名者的受教育权。当然这不代表“冒用学籍”行为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其仍然应承担一定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