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指校园学生之间发生有关侮辱、身体伤害、财产损失以及精神损害等的事件。这类现象在校园很常见:
第一点最常见的,就是一方给另一方起侮辱性的绰号,严重伤害到对方的身心健康。
第二点也比较常见,一方总是对另一方粗言秽语,言语极具侮辱性,严重伤害到对方人格。
第三点,一方对另一方发起攻击,拉扯头发、拳打脚踢或者掌掴拍打等极具伤害身体性的猛烈动作。这种现象初中很常见,新闻上也常有报道说初中生打架斗殴。这类行为引起的严重后果不可想象,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法律依据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2022-08-09 17:11
校园欺凌的定义是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形式。一、身体欺凌。二、语言欺凌。三、社交欺凌。四、财务欺凌。五、网络欺凌。
2024-04-03 14:24
在网上造谣的行为可能会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有造谣行为的行为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前述行为人违反《刑法》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022-09-17 15:51
(一)采用贿赂、胁迫等方式控制两委选举。
村两委进行任命选举,不仅可以选出村民心目中的村干部,而且还能让有能力的人成功上任。期间,如果有人采取贿赂、胁迫等方式控制两委选举,村民一旦发现,可以对其进行举报。
(二)私自侵占村集体资产。
集体资产原本属于村集体所有,个人是不具备所有权的,村民也没有权利进行私自交易,但有些人成为村干部后,将视线转移到村集体资产上,通过变形或者以租代征方式进行变卖,让村民蒙在鼓里。变卖后的村集体资产被有心人随意使用,甚至不惜破坏耕地,比如挖土,挖沙等违法做法,村干部这种做法严重的损害到村集体利益,村民但凡发现,可以直接举报。
(三)非法占地、强揽工程、侵挪国家资金等。
通过不正当手段强行获取资源,依靠家族势力强占包揽村里项目工程,利用手中的权力私自挪用农村建设资金,将原本属于村民的耕地非法占用,不仅没有给出合理补偿,反而对上面作假,这种做法十分不仁义。
(四)勾结当地黑色势力,霸市、垄断、强收保护费。
有些村干部为了谋利,和一些黑色势力(地痞)勾结在一起,强行收取保护费,对市场上的产品进行强买强卖,甚至垄断一方生意,对周边的资源进行长期把控,收取好处,菜霸、肉霸为典型的案例。
2022-08-10 15:31
转包是指承包人在承包工程后,又将其承包的工程建设任务转让给第三人,转让人退出现场承包关系,受让人成为承包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由于转包容易使不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者进行工程建设,以致造成工程质量低下、建设市场混乱,所以中国法律、行政法规均作了禁止转包的规定。
实践中,常见的转包行为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另一种是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即变相的转包。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行为也属于转包行为,如:施工总承包单位或专业承包单位未在施工现场设立项目管理机构或未派驻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负责人等主要管理人员,不履行管理义务,未对该工程的施工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的;施工总承包单位或专业承包单位通过采取合作、联营、个人承包等形式或名义,直接或变相的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转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施工的等。
因此,不论何种形式的转包,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因此也可称为“违法转包”。
2025-01-10 09:24
职务违法犯罪行为包括:污贿赂类行为,贪污、挪用公款、受贿、行贿等;滥用职权类行为,滥用职权、报复陷害、挪用特定款物等;玩忽职守类行为,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环境监管失职等;徇私舞弊类行为,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土地、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等;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