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的定义是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形式。一、身体欺凌。二、语言欺凌。三、社交欺凌。四、财务欺凌。五、网络欺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022-09-15 08:55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而造成伤害的行为。
校园欺凌,主要有三种形式:语言上、肢体上、社会关系上。语言上的欺凌包括嘲笑、起外号、言语威胁等;肢体上的欺凌则是肢体上的冲突、打架,还可能包括毁坏财物等;社会关系上则包括排挤、传谣言等等。随着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欺凌也越来越多。
校园欺凌的法律后果:
校园欺凌本质上是一种侵权行为,根据《民法典》规定,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2022-08-12 09:50
校园欺凌指校园学生之间发生有关侮辱、身体伤害、财产损失以及精神损害等的事件。这类现象在校园很常见:
第一点最常见的,就是一方给另一方起侮辱性的绰号,严重伤害到对方的身心健康。
第二点也比较常见,一方总是对另一方粗言秽语,言语极具侮辱性,严重伤害到对方人格。
第三点,一方对另一方发起攻击,拉扯头发、拳打脚踢或者掌掴拍打等极具伤害身体性的猛烈动作。这种现象初中很常见,新闻上也常有报道说初中生打架斗殴。这类行为引起的严重后果不可想象,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2022-09-24 14:24
有用的。如果是遇到校外人员的校园暴力可以进行报警处理。如果遇到校外人员的校园暴力,接警后会马上出警。如果是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一般接警后,指挥中心接警员会在电话中询问情况,让你联系校方的保卫部门处理。如果情况严重涉嫌违法或犯罪的话,校方会再次报警,警方再接手。
2022-10-10 15:40
2022-08-31 08:47
18岁。
目前,我国处理校园欺凌只能援引《治安处罚法》等处理。而实际处罚很少,力度也不够,有的只是赔钱了事,不足以对此现象产生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