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在股票交易市场、服务行业、职业体育领域都有不同的理解。把挂牌和拍卖二者放到同一维度对比多出现与国有资产尤其是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让过程中。
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为例,根据《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所示:
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出让人发布挂牌公告,按公告规定的期限将拟出让宗地的交易条件在指定的土地交易场所挂牌公布,接受竞买人的报价申请并更新挂牌价格,根据挂牌期限截止时的出价结果或者现场竞价结果确定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行为。
拍卖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出让人发布拍卖公告,由竞买人在指定时间、地点进行公开竞价,根据出价结果确定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行为。
从确定性来说,挂牌是确定的,拍卖是不确定的;从行为顺序上来看,挂牌在先,拍卖在后。
法律依据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出让方式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设立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招标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出让人)发布招标公告,邀请特定或者不特定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参加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投标,根据投标结果确定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行为。 本规定所称拍卖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出让人发布拍卖公告,由竞买人在指定时间、地点进行公开竞价,根据出价结果确定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行为。 本规定所称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出让人发布挂牌公告,按公告规定的期限将拟出让宗地的交易条件在指定的土地交易场所挂牌公布,接受竞买人的报价申请并更新挂牌价格,根据挂牌期限截止时的出价结果或者现场竞价结果确定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行为。
2022-08-10 11:10
挂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在股票交易市场、服务行业、职业体育领域都有不同的理解。把挂牌和拍卖二者放到同一维度对比多出现与国有资产尤其是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让过程中。
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为例,根据《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所示:
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出让人发布挂牌公告,按公告规定的期限将拟出让宗地的交易条件在指定的土地交易场所挂牌公布,接受竞买人的报价申请并更新挂牌价格,根据挂牌期限截止时的出价结果或者现场竞价结果确定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行为。
拍卖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出让人发布拍卖公告,由竞买人在指定时间、地点进行公开竞价,根据出价结果确定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行为。
从确定性来说,挂牌是确定的,拍卖是不确定的;从行为顺序上来看,挂牌在先,拍卖在后。
2022-09-15 15:17
拍卖、变卖、折价三者之间的区别:拍卖,必须通过法定程序对查封或抵押物进行价格评估,通过有资质的拍卖行在拍卖市场进行公告、竞价拍卖,与出价最高的买者成交签订买卖合同,将特定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变卖,不同于拍卖无需公告竞价,是由第三方有权利的部门(例如法院等),将抵押物出售给一个或多个特定的买者的销售活动。折价,发生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由债权人与债务人自行协商抵押物的价值,并用以折抵债权债务。从折价的概念可见,折价主要是发生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两者之间的一种意思自治的行为,不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和公开性,不存在公开竞价成交程序,操作比较简单易与变卖和拍卖相区别。变卖与拍卖相比较,都是出卖财物的商业行为,但两者在出卖程序、方式、范围等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别。这种差别集中体现在民事诉讼程序中。拍卖和变卖都可以作为在民事诉讼程序执行阶段中对到期不履行债务的义务人的财产采取的一种民事执行措施。但拍卖的公开性、竞争性和法定程序性,使得拍卖程序与变卖程序存在显著区别,使拍卖严格区别于变卖。
2022-10-14 16:17
法律和法治,一字之差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概念。但是二者又有紧密的联系。所谓法律,一般指的是成文或者不成文的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而法治是在法律组成体系后,进一步明确了法的精神、法的原则、法的价值导向,简而言之,法治就是一种司法型的治理方式。谈到二者的区别,第一个就是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法治的表现形式是思想和实践的循环。法律的表现形式是一种规范和社会关系。法治不只是思想,还要付诸实际行动。但这种付诸实际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政治运动,而是更加广泛深刻的适用法律手段。第二点,形态不一样。法治的形态是运动式的,是开放式的。法律更多是静止的,更强调人们的服从和遵守。但是二者又有紧密的联系,法治是依据既定规则而实现的治理,正是因为如此,司法型治理的最大好处就是避免了个人的恣意妄为。而法律的存在就是其中的关键步骤,不同的法律例如《民法典》、《刑法》等部门法组成了法律体系,形成了法律规则。而法律规则就是法治的保障。本质上来说,法治是围绕追究和矫正违反规则的行为而展开的活动。一方面表现在,对于没有涉嫌违反规则的人,不得实施任何追究或者矫正的行为,以充分尊重和保护遵守规则者的利益,可以理解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与“法无禁止皆可为”。另一方面表现在,对违反法律的追究和矫正,必须参照“罪刑法定原则”。综上所述,法律是法治的组成部分。虽然法律也是由人来制定的,而且法治也不排斥人的能动性,但从法律的制定、执行到修改都必须按照法律本身制定的规则,人的能动性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而不能超越法律,这正是法治内在的本质要求。
2022-10-27 15:55
“借条与欠条有一定区别,借条代表着借贷关系,欠条除了借贷关系也可能代表着其他法律关系。而且二者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时间不同,但诉讼时效的相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2022-08-11 11:51
拘留与拘役的区别与联系具体如下列:1、性质不同。2、适用的对象不同。3、适用的机关不同。拘役和民事拘留均由法院适用,而刑事拘留和行政拘留则由公安机关。4、适用依据的法律不同。5、期限不同。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刑事拘留的期限最多延长37日。二者都是短期剥夺自由的强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