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主体,是指经依法登记,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包括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分支机构等。其中企业集团、农民专业合作社、常驻代表机构不适用商事登记制度。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事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草案)》规定,未经商事主体登记,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以商事主体名义开展经营活动。登记事项未经登记或变更,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事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草案)》第三条 未经商事主体登记,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以商事主体名义开展经营活动。登记事项未经登记或变更,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2022-08-09 16:03
行政许可主体是行政许可行为的实施者,它的设置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行政许可的实施效力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且也关系到行政许可活动的效率。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主要有三种:法定的行政机关、被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被委托的行政机关。行政许可一般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2024-12-23 09:28
单一主体挂牌招商是指在更新单元内,土地权利人分散的,实行土地产权和改造权相分离,以公开挂牌招商方式确定市场主体作为单一改造主体。单一主体挂牌招商模式将权属不同的土地整合在一起进行改造,降低所有权复杂地块改造难度,连片改造有助产业空间更新换代。
2024-12-24 09:07
在诉讼活动中,对象不适格意味着一方并不具备适用于诉讼的合法性条件,即不适宜作为诉讼的原告或者被告。
适格当事人则是指在特定的诉讼案件中,能够以自身名义被确认为原告或被告的法律资格。
适格当事人所拥有的对特定诉讼作为原告或者被告参加诉讼的权利,我们称之为诉讼实施权。
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的适格与否直接关系到司法机关能否做出有效裁决。
2020-12-24 11:10
商事诉讼就是指商事案件。商事案件是指适用于商法的案件。商法,是指以商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没有形式的商法,但存在实质的商法,主要表现为大量的商事单行法,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
2025-04-23 09:38
民商事案件包括:有财产纠纷的婚姻家事案件、继承案件、部分专利侵权案件、部分海事海商案件、破产案件、确定选民资格案件、与仲裁有关案件、认可和执行其他法域裁决的案件等。民商事案件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和财产纠纷所构成的案件。
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民事案件的起诉流程是:
1、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副本及相关的证据;
2、人民法院接受原告提交的文件、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立案;
3、法院将原告的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