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伯过世侄女请假不算丧假。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非直系亲属去世的,当事人是可以请假的,但一般是不可以请丧假的,只有直系亲属才能请丧假。但是具体规定由用人单位规定,也是可以的。
《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原劳动部一九五九年六月一日发出的(59)中劳薪字第67号通知中曾规定,企业单位的职工请婚丧假在三个工作日以内的,工资照发。这个办法试行以来,有些单位和职工反映,职工结婚时对方不在一地工作,职工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到外地料理丧事的,由于没有路程假,给职工带来了一些实际困难。经研究,现对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的问题,作如下通知:一、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二、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都可以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三、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四、以上规定从本通知下达之日起执行。
法律依据
《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规定》规定 国有企业职工的直系亲属死亡时,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给予职工1-3天的丧假。
2022-09-09 09:01
祖母过世不算丧假。
丧假的直系亲属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在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国家规定的丧假一般是1-3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以及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进而得知,劳动者依法享有带薪休丧假的权利,公司也应当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给予员工带薪休丧假。
2025-02-24 14:30
关于员工祖父母离世能否休丧假的问题,我们需要明确,一般来说此类情况并不被视为适用《劳动法》中对于丧假的相关规定。
根据此法规,丧礼假主要是针对出现员工父母、配偶或子女不幸逝去的情形而设定的。
尽管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部分企业也许因考虑到自身内部的管理规定以及当地特定的习俗风情等多方面因素,对员工实施较为宽松的丧事假期政策,然而这种宽泛的做法并非法律所强制要求的责任承担。
因此,员工在面对爷爷奶奶离世的哀痛场景时,其申请休丧假的权利究竟能得到怎样程度的保障,便需要依据具体所属单位制定的相应规章制度进行判断了。
2025-03-12 09:37
员工的直系亲属死亡时,享有丧假。一般是需要提供以下材料:请假单;死亡证明或火化证明;户口本或亲属关系证明。丧假指的是根据规定,国有企业职工的直系亲属死亡时,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给予职工1-3天的丧假。直系亲属,指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如配偶、父母、子女。
2022-09-30 17:10
通过口头请假的方式,获得领导批准,并不构成旷工,但对于请假这一事实的举证需要自己提供证据,而且补写的请假条必须有人事部的盖章或签字才有法律效力,可以提供你在请假期间仍然工作的证据佐证。如果因此受到处罚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同时你需要确定旷工是否属于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而且该规定是否公示,或在员工手册中明确告知。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2022-09-13 16:50
通过口头请假的方式,获得领导批准,并不构成旷工,但对于请假这一事实的举证需要自己提供证据,而且补写的请假条必须有人事部的盖章或签字才有法律效力,可以提供你在请假期间仍然工作的证据佐证。如果因此受到处罚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同时你需要确定旷工是否属于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而且该规定是否公示,或在员工手册中明确告知。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