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假的规定为: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1.依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劳动者法定休假、婚丧假、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时,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所以在婚假期间的工人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是不受到影响的。
2.因此,在婚假和远距离休假期间,工资是照常发放的,也就是说有薪休假。
3.《企业工资支付办法》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规定。根据《企业工资支付办法》的规定,婚假期间的工资应当按这样的原则确定:
(一)有劳动合同约定的,应当确定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所在岗位的正常工资标准。集体合同(集体工资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的,要按照集体合同(集体工资协议)确定。
(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可以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来确定,协商结果应当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约定的,按照劳动者正常上岗(岗)月工资的70%确定休假工资计算基数。根据上述原则计算的休假工资基数,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的工资标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虽然国家对于婚嫁相关的规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但是地方政策上关于婚嫁的具体天数以及婚假期间的工资计算方案等还是会有一些地方上的政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2022-08-12 11:43
婚假天数法律没有统一规定,由各地自行规定,通常为三天。结婚地点较远的,企业应该根据路程远近,另外给予职工路程假。在批准的婚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按劳动合同的规定继续发放。
2022-09-30 15:02
关于北京市的婚假规定:职工本人结婚的,用人单位可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假期;而对于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假期七天。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国有企业职工本人结婚时,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给予1—3天的婚假。如果夫妻双方不在同一地方工作,一方需要去对方所在地点结婚,企业还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另外给予职工路程假。在职工休婚假和路程假期间,企业应该照发工资。职工在路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目前国家还没有对非国有企业职工婚假作出具体规定。
2022-08-12 11:04
劳动法对婚假的规定:婚假工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计算;职工本人结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假;结婚地点较远的,企业应该根据路程远近,另外给予职工路程假。
2025-03-21 17:15
婚假是三天。
法律上规定,目前国家法定的婚假天数为三天,而且大部分省已经取消了原有的晚婚假。
婚假主要是员工结婚可依法享受的假期。
婚假是用人单位给予的假期,并且在休假期间用人单位需要如数的支付其相应的工资。
2022-08-12 11:10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晚婚假期间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夫妻双方同为军队人员,双方达到晚婚年龄的,双方享受晚婚假;一方达到的,一方享受。夫妻一方为地方人员的,按照地方有关规定执行。故现役军人婚假最长期限为10天,包括婚假3天和晚婚假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