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判决后,当地的法院没有通知当事人家属的义务,判决书应该会送到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当地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到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手中。但是执行案件的机关单位在执行刑罚时,应当及时进行收押,并且通知到罪犯的家属。如果是没有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该要通知到罪犯的法定代理人参加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一条 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到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到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员认为办案人员在讯问、审判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意见。讯问笔录、法庭笔录应当交给到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员阅读或者向他宣读。
讯问女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有女工作人员在场。
审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其法定代理人可以进行补充陈述。
询问未成年被害人、证人,适用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
2022-08-11 11:23
被判刑以后,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的时候,应当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在判决生效后十日以内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执行机关应当将罪犯及时收押,并且通知罪犯家属。
罪犯收监后,监狱应当通知罪犯家属。通知书应当自收监之日起五日内发出。
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按照规定,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
2022-11-18 08:38
判决后判决书给当事人,不会通知家属,罪犯收监后自收监之日起五日内才会通知家属。罪犯被判刑后,由公安看守所送交监狱执行刑罚,监狱要经过两个月左右的集训期。集训结束后分配监狱,正式分配后的五日内,由所在监狱发出家属通知。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人民法院判处有罪的,才称为罪犯或犯人,在此之前统称为犯罪嫌疑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根据该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判决后,并不会主动通知家属。但公安机关对被拘留人采取拘留措施后,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2022-10-31 11:10
普通案件家属一般是自行去法院查询开庭时间的。家属不是诉讼参与人,人民法院知是可以不通知家属的。不论是民事案件、行政案件还是刑事案件。法院开庭都不会通知家属,只需要通知案件当事人即可。但是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参加诉讼于刑事案件,如果受害人已经死亡的,其近亲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通知其近亲属参加诉讼。提前三天法院会通知。
2022-09-27 11:50
手机家属可以拿回来,等待办案机关的通知,犯人身上的东西家属可以取回。对于罪犯的手机,由监狱代为保管或者征得罪犯同意退回其家属,家属不能擅自要求领回。但如果手机是涉案工具,是不能归还的。
如果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三日以内解除查封、扣押、冻结,予以退还,家属需要等待办案机关的通知。犯罪分子被判处刑罚的,手机家属可以拿回来,等待办案机关的通知,犯人身上的东西家属可以取回。
2022-08-08 16:05
手机家属可以拿回来,等待办案机关的通知,犯人身上的东西家属可以取回。对于罪犯的手机,由监狱代为保管或者征得罪犯同意退回其家属,家属不能擅自要求领回。但如果手机是涉案工具,是不能归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