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赔偿是需要扣税的,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这种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律师建议:不要偷税漏税,会被要求交罚款,加收滞纳金,还会被强制执行,严重的需要追加刑事责任,会被限制处境,对家庭也有影响等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订)》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2022-09-19 10:26
N+1赔偿规则,其中,N代表的是员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当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在六个月以上但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而当劳动者的工作年限低于六个月时,用人单位则只需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即可。而+1并非经济补偿,是代通知金。
有以下三种情况时,单位未提前30日进行书面通知,就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则需要给员工支付N+1的经济补偿:
1、当出现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且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
2024-07-05 10:56
关于劳动者工作年限的n+1原则的详细阐述如下:
首先,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由于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而产生的经济补偿,应按照劳动者在现单位实际工作的年限作为依据,根据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进行发放。
其次,如果员工的工作年限在六个月至一年内未满整个年度,则以一整年来计算;若工作时间不足六个月,则以半个月工资的形式向员工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最后,对于部分特殊情况,当劳动者的月工资超出了所在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时,则需按照该标准提供经济补偿,并且以劳动者月工资三倍的金额向其支付额外的经济补偿金,同时注意支付的期限不得超过十二年。
2022-09-05 10:43
经济补偿金(n+1)里面的1不需要扣税,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
超过的部分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
2022-10-17 14:48
劳动法的N指的是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所谓的+1,特指《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里3种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但是未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时,额外支付的1个月工资。
2022-10-17 10:16
N+1赔偿是劳动法中,用人单位无过失解除和员工的劳动关系后对员工进行赔偿补偿的代名词,其中:N是指经济补偿、1是指代通知金。
一、适用N+1赔偿仅有的三种情形,其他情形下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则涉及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1-员工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员工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二、如何计算N经济补偿:
1-计算年限:员工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员工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员工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计算基数:员工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应发)工资,包括五险一金和个税。
***注意: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计算基数为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计算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三、如何计算1代通知金:
1-按照该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工资标准确定。
2-如果单位提前一个月通知员工并发放这一个月工资,则不再需要支付代通知金给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