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但是民事案件有的案件很复杂,需要延长审判期限,有的需要中止审理,等待另一案件结果才能出判,有的案件被告找不到,需要公告送达有的案件需要鉴定等等,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进而导致法院无法及时作出判决。如果因案件复杂无法作出判决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一百四十九条 审限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2022-08-09 11:14
法院判决有问题的案件,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向作出判决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如果判决不公涉嫌审判法官个人的违法犯罪,可向当地的纪委或者人民检察院举报。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022-09-03 15:25
法院传票不能直接送达可以采取留置送达和公告送达等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八十六条规定, 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 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2022-08-12 10:37
民事案件法院判决的法律依据和参照。民事诉讼案件在程序上的法律依据就是《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的判决依据只 能是法律和行政法规,其他规范性文件仅仅参照依据。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2022-08-11 14:50
民事诉讼案件在程序上的法律依据就是《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的判决依据只能是法律和行政法规,其他规范性文件仅仅参照依据。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2022-08-09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