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询问对方或法院传票通知;
(二)到法院立案庭查询,报对方名字、身份证号码或到法院自动查询机查询;
(三)到法院的网上诉讼服务平台上查询(要求有开通此服务)。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2022-08-11 14:07
想要知道是否立案,报案人可以到当地公安部门直接查询是否立案,也可以通过报警回执联系警方。然而一般情况下,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会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我国《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八条规定,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决定不予立案后又发现新的事实或者证据,或者发现原认定事实错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及时立案处理。
2024-09-21 10:16
在立案程序完成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庭前筹备阶段。
首先,法院需向被告发送起诉状副本,被告人在接收起诉状副本后的十五日之内即应提交答辩状,随后,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处理与之相关联的答辩状副本的送达事宜,并将该副本传递至原告。
紧接着法院便需要确定将要共同审理此案的合议庭成员,并且在合议庭成员名单确立以后,必须于三日内通知参诉各方及其他诉讼涉及的当事人。
在所有事务完成之后,法院还需要在正式开庭之日的前三天,把有关消息通知给案件的各方以及其他诉讼参与者,请他们尽可能的安排时间参与到这场法律诉讼中来。
2022-09-05 15:45
对于自己是否被起诉,如果与该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或者债权债务关系,可以到法院申请查询。而且法院在开庭前,也会向社会公告开庭时间、当事人等信息。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2024-03-01 17:07
二审立案与一审流程相同,有关二审的相关规定,在当事人提交上诉状,人民法院对上诉请求作出审查后会作出相应审理决定。同时会告知当事人开庭时间、举证期限并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对具体案件的立案流程有疑惑的,可联系法院询问,到法院立案庭查询立案进度。
2022-09-14 16:53
如果被法院起诉,法院就会向你送达诉状副本。查询法院是否立案的方式:
一、询问对方或法院传票通知。
二、到法院立案庭查询,报对方名字、身份证号码或到法院自动查询机查询。
三、到法院的网上诉讼服务平台上查询(要求有开通此服务)进度。
四、各地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精神,提高办案效率、方便人民群众,已经建立人民法院网路诉讼服务中心。法院服务平台上获得全新的诉讼服务。
群众首先可获得诉前服务,主要包括诉讼指南、诉讼风险告知、常用文书下载、支付诉讼费用等服务;其次是诉中服务,主要包括在线立案预约、案件进展查询、网上提交诉讼、提交证据等服务;最后是诉后服务,主要包括诉后庭审内容点播观看、证物观看等服务。
同时,公众还可以通过庭审直播网在线实时观看整个庭审过程,在整个平台公众还能获得法庭裁判文书公开、诉费计算器、来访指南、法庭指引、在线咨询等附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