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做笔录警察无权查扣手机。只有公安机关、检察院在为了追查犯罪的情况下才可以侵犯通信秘密。只要不是重大刑事案件,警察是不可以查扣你的手机的,只有他做笔录,可以让他做笔录,但是也不会让你打电话的,警察是无权,这个是你有个人的隐私权利,除非说此案件关系到手机的某些个人信息,这个警察是有权利的,如果就是普普通通的案件,他没有权利去翻看你的手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九条 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当场盘问、检查;经盘问、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经该公安机关批准,对其继续盘问:(一)被指控有犯罪行为的;(二)有现场作案嫌疑的;(三)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四)携带的物品有可能是赃物的。对被盘问人的留置时间自带至公安机关之时起不超过二十四小时,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至四十八小时,并应当留有盘问记录。对于批准继续盘问的,应当立即通知其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对于不批准继续盘问的,应当立即释放被盘问人。经继续盘问,公安机关认为对被盘问人需要依法采取拘留或者其他强制措施的,应当在前款规定的期间作出决定;在前款规定的期间不能作出上述决定的,应当立即释放被盘问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二十二条 人民警察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参加非法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参加罢工; (二)泄露国家秘密、警务工作秘密; (三)弄虚作假,隐瞒案情,包庇、纵容违法犯罪活动; (四)刑讯逼供或者体罚、虐待人犯; (五)非法剥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体、物品、住所或者场所; (六)敲诈勒索或者索取、收受贿赂; (七)殴打他人或者唆使他人打人; (八)违法实施处罚或者收取费用; (九)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请客送礼; (十)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或者受雇于任何个人或者组织; (十一)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义务; (十二)其他违法乱纪的行为。
2022-10-31 15:27
去做笔录警察无权查扣手机。法律规定,只有公安机关、检察院在为了追查犯罪的情况下才可以侵犯通信秘密。不是重大刑事案件,警察是没有权利翻看你的手机的,只有他做笔录,可以让他做笔录,但是也不会让你打电话的,警察是无权,这个是你有个人的隐私权利,除非说此案件关系到手机的某些个人信息,这个警察是有权利的,如果就是普普通通的案件,他没有权利去翻看你的手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人民警察不得非法剥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体、物品、住所或者场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九条规定:对被盘问人的留置时间自带至公安机关之时起不超过二十四小时,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至四十八小时,并应当留有盘问记录。对于批准继续盘问的,应当立即通知其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对于不批准继续盘问的,应当立即释放被盘问人。
2022-08-24 15:18
如果法院强制执行的车辆已经抵押了,法院仍可以进行执行,但应该先在拍卖或变现款中先行支付抵押的债权。
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所有的其他人享有抵押权、质押权或留置权的财产,可以采取查封、扣押措施。财产拍卖、变卖后所得价款,应当在抵押权人、质押权人或留置权人优先受偿后,其余额部分用于清偿申请执行人的债权。
2024-08-08 10:26
不是。
警察做笔录并不等同于立案,只是立案前的一个程序,还不属于正式立案。
通常,警察在接到报案或发现犯罪行为后会进行现场勘查和询问,并制作笔录。
这些笔录是公安机关调查取证的重要依据,但并不意味着案件已经正式立案,公安机关会根据报警人反映的情况,依法审查、如果符合刑事立案的标准,才会立案处理。
立案是指公安机关在经过初步调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存在,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法决定开展侦查的程序。
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标志着案件进入正式的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将依法采取一系列侦查措施,全面收集证据,查明案件事实。
2022-08-11 10:53
以证人身份去做询问笔录不一定会变成嫌疑人。
询问笔录是公安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对当事人以外的案件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而制作的问答式书面记录,是证据种类中书证的范畴,不是证人证言。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规定,证人证言法庭质证原则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
2022-09-05 13:41
以证人身份去做询问笔录不一定会变成嫌疑人。
询问笔录是公安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对当事人以外的案件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而制作的问答式书面记录,是证据种类中书证的范畴,不是证人证言。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规定,证人证言法庭质证原则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