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
前款规定的期限,自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理决定前,应当听取用人单位的陈述、申辩;作出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理决定,应当告知用人单位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法律依据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条 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 前款规定的期限,自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2024-10-11 10:28
1、社保补缴追诉有诉讼时效限制,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在两年内没有进行投诉或者举报的,劳动保障部门不会再查处,不交社保的后果是用人单位要赔偿劳动者社保损失,同时劳动部门会责令限期补缴。
2、前款规定的期限,自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2022-08-12 11:20
要求补办社保手续、补缴社保费是没有时效限制的。因为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社保手续、缴纳社保费是其法定的义务,用人单位不为职工办理社保手续、缴纳社保费违反的是国家强制性规定,不适用时效制度。另外,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劳动者退休后,因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而发生的争议而向法院起诉,法院应当受理。可见因社保而发生的争议不受时效限制。
2024-06-14 10:55
1、民事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特殊案件时效为一年时效可中止、中断、延长。
2、事人在办理时,应积极的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进行办理,如超过这类诉讼时效的我国的人民法院将不再受理这类案件,但当事人有其他特殊原因的除外。
3、案件的受害人员,一旦发现自身的合法利益受到伤害的,应积极的向这类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办理,以免超过诉讼时效。我国的法律规定,公民的诉讼时效从知道被侵害的时间开始计算,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将不再受理这类案件。
2022-08-12 10:55
交通肇事罪不是自诉案件不存在诉讼时效,作为刑事案件有追诉时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20年。如果20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后,仍然可以追诉。
2022-08-10 15:17
股权确认之诉有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期间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